第五十九章(第3页)
“因为那部分好马从头到尾都没进入军中,而是直接从榷场流到了外界,才没人察觉到何泰在里面上下其手。”
景元帝道:“你自幼生活在燕西,那里不说好马遍地不是,但只要有心去寻,总能寻到几匹良驹。”
“但是出了燕西,大燕各地都很难见到良驹。”
霍翎琢磨了下,发现确实如此。
她被自己过往的认知束缚住了,光想着燕西那边的情况,却没有放眼关注整个大燕的马政。
“陛下,一匹汗血宝马,在京师能卖出多少银两?”
景元帝笑问:“这是在考朕吗?”
笑过之后,景元帝还是答道:“汗血宝马有价无市,但若真的在市面上流通,绝不低于一万两。”
“遇到勋贵哄抬价格,卖出个大几万两都有可能。”
霍翎道:“我在燕西骑的那匹马,花了我足足四百两银子。若是在京师,应该能卖出一千两。”
也难怪何泰铤而走险了。
供给军队的战马,只会比她骑的那匹马还要好。
日积月累之下,其中利润十分惊人。
景元帝握着霍翎的手,遗憾道:“依靠着茶马互市,在三十年前,大燕总算培养出了两支能用的骑兵。”
“一支驻守在燕西,一支驻守在燕北。这也是先帝敢在朝中推动北伐的原因。”
知道朝中有两支能用的骑兵,霍翎原本还很高兴,但听到景元帝后一句话,她心下一沉,已经猜到了那两支骑兵的结局。
果然,景元帝后面的话语证实了霍翎的猜想。
北伐兵败,耗费无数国力才培养出来的骑兵,也因那一战倾覆。
“一场战争的失利,引发的后果是方方面面的。”
景元帝叹息一声:“一方面,燕北那边,大燕必须投入更多的精力和兵力去防备大穆。”
“另一方面,没有骑兵威震燕西,所以羌戎前任首领李向笛上位后,一直蠢蠢欲动。”
“他不愿再像前几任羌戎首领那样,乖乖和大燕交易战马,总是要玩些猫腻。”
朝中对李向笛早有不满,但燕北那边牵扯了太多国力,一直腾不出手来收拾李向笛。
也就是这些年休养生息,国力恢复,燕西也重新培养出了能用的骑兵,才能在不损耗太多国力的情况下,深入七百里瀚海沙漠,直攻羌戎王帐,生擒住李向笛。
说到这儿,景元帝才重新振奋起来。
“燕西平叛之后,大燕从羌戎各部落那里收缴来了上万匹战马,还要求他们每年都要与大燕交易一定数目的战马。”
“有了这些战马,总算可以缓解我朝对马匹的需求了。”
这也算是平定羌戎叛乱最大的收获。
与霍翎说完马政之事,景元帝又在凤仪宫用了午膳,小憩过后,这才去御书房处理上午没批复的折子。
霍翎闲着无事,干脆去了书房,将景元帝和她说的那些情况,一一记录在纸上。
放下毛笔,霍翎拿起纸张,从头到尾又看了一遍,突然生出一个疑问——
何泰用次马换出良马后,他是如何处理这些良马的?
这些良马在燕西卖不出高价,想要卖出高价,必须将良马运出燕西。
难道他是自己组建了一个商队,让商队来帮他处理良马?
但自己组建的话,闹出的动静未免太大。
如果不是自己组建,那就是寻找一个可靠的商队来合作。
想到这儿,霍翎心念一动。
莫非,何泰合作的对象,是柳国公府?
如果是这样的话,很多事情都可以说得通了。
何泰手里极可能有一份记录了详细交易内容的账本,他当初就是靠着账本威胁了端王,让端王改变了心意。
看来有必要让燕西那边的人,顺着这条线往下查一查,也许还能查出一些意外之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