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第2页)

当初景元帝知道端王他们在燕西搞的小动作,知道端王找上她结盟,谈论她的日后时,都是一副面沉如水、不动声色的模样,叫人看不穿他心底的真实想法。

如今这幕,在霍翎看来可是稀罕极了。

景元帝这下气也不是笑也不是,用指骨敲了敲霍翎的额头以示惩戒:“原来是看朕笑话来了。”

霍翎抓住他的手指,问:“陛下在气的,应该不只是这笔触目惊心的数额吧。”

景元帝叹息一声:“不错。”

霍翎将折子放回原位:“您已经在这里待了大半天了,我陪陛下去外面散散心吧。”

两人这一逛,就逛到了御花园。

八月的风已染上了一层凉意,霍翎正在欣赏一朵盛开的菊花,就听到一旁的景元帝突然开口:“马政一事,调查出来的结果触目惊心。”

“军政一事呢?”

“朝廷每年都拨钱去治理黄河水道,但每隔几年,就有一处地方遭了洪灾。”

“朕知道黄河难治理,历朝历代都要在上面耗费无数人力财力,可朕又禁不住想,拨下去的钱,到底有多少是用在实处上。”

霍翎的手依旧落在花枝上,没有打断景元帝的述说。

景元帝也走了过来,看着她面前那株菊花。

“朕刚登基那几年,意气风发,踌躇满志,也曾暗暗许下誓言,要打压勋贵世家,让寒门子弟也能轻松入仕;要百姓安居乐业,收复燕云十六州,开疆扩土。”

“但光是收拾先帝留下的烂摊子,朕就花了十来年。”

霍翎侧头去看景元帝,突然就明白了景元帝在气什么。

国朝承平八十年之久,早已积弊重重。有很多问题,景元帝都看在眼里,却一直腾不出手去处理。

当他好不容易收拾好先帝留下的烂摊子,将朝政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时,他却已不再年轻。

“陛下已经做得足够好了。”

霍翎出声劝慰:“您是被怒火蒙蔽了情绪,不要想折子上那触目惊心的数额了,您去想想别的。”

景元帝也就是在霍翎面前,才能吐露一下心里话。

但他也不是那种一味沉湎于情绪中的人,顺着霍翎的话问:“你和朕说说,朕要想些什么。”

霍翎宽慰景元帝的话语,都是言之有物。

她跟着看了那么多本折子,听了那么多次君臣间的谈话,对于此案的相关细节十分清楚。

“那些贪赃枉法的官员都伏法了;尸位素餐的,都调离了;表现无功无过的,依旧留任。各地监牧区如今已是上下清明。”

“我听文尚书说,在吏部的审查里,有几个官员的表现很突出,是可用之才。如今上面的位置空了出来,这些能用的人都可以着手进行提拔。”

“那几个监牧使的血还没干透呢,有他们的前车之鉴在,想必短时间内,也没人敢在马政一事上动什么歪心思。”

“有这样好的官场环境,有这些得力的官吏,假以时日,各地监牧区都会传来好消息,养出来的马匹数量也会变得十分可观。”

“这还只是马政方面的好处。”

“陛下不是从吏部、刑部、都察院调派了一大批年轻官员到地方查案吗,其中也有几个表现不俗的,正好趁着这会儿朝中空出了不少好位置,把他们都安排上。”

这件事情,景元帝确实跟霍翎提过一次,但没想到她还记得。

景元帝问:“你觉得哪几个人表现不俗?”

霍翎思索片刻,道出五个名字:“这几人都是文尚书提到过比较多次的。”

景元帝想到了吏部前两天呈上来的叙功名单。如果他没记错的话,这五人的名字都在前列。

而排在叙功首位的,是都察院一个名叫丁景焕的年轻御史。

就在这时,霍翎也道:“五人中,臣妾印象最深刻的,是丁景焕。”

丁景焕身为都察院的人,不像吏部和刑部的人明察,他用的是暗访。

他奉命前往安平府后,就伪装成了一个买马的商贩,靠着这个身份,从买卖马匹的交易市场开始查起,顺藤摸瓜,将安平府监牧区所有涉事人员一网打尽。

听说朝廷派去的钦差抵达安平府,带着禁卫军破门而入时,丁景焕正坐在贵宾席位上,与那位监牧使称兄道弟,言笑晏晏。

长袖善舞,有勇有谋,霍翎只听文盛安提到过一次,就将这人记下了。

景元帝认同道:“丁景焕确实出色,他也是朕很看好的人。”

霍翎心念一动,突然道:“如果陛下什么时候打算接见这些人,可以让臣妾也一起去见识见识吗?”

这段时间以来,像文盛安、崔明这样的高官,都习惯了她在御书房里听政。

他们不会忤逆陛下的心意,也不会出手掣肘她,却也不会站队到她身后,为她摇旗助威。

一个比一个滑不溜手。

只有一些中低层官员,通过邱鸿振、无锋和郑新觉那边来向她示好。

那些主动投靠的中低层官员良莠不一,她人在宫中,不好一一辨明,只能让邱鸿振他们看着办。

但现在她提到的五人,尤其是这个丁景焕,才能已经得到了各方认可。

而且他们的年纪都在二三十之间,出身也不算高,没什么勋贵世家的背景,值得进行拉拢。

景元帝也没太将这件事情放在心上,见她感兴趣,就答应了下来。

霍翎说完这五人,又继续道:“除了臣妾先前所说的种种,此案最大的收获,就是那笔银两。”

要知道,大燕每年国库的收入,也就是一千万两左右。

这一千万两看着多,分到各个衙门、各个地方,就显得杯水车薪了。

如今抄家所得的田产商铺,处理起来要花些时间,但那两百五十万两现银,已经足够他们做很多事情了。

景元帝的心情已经恢复如初,听她说起银两的事情,平静道:“户部尚书今早过来,问朕打算将这笔银两花在哪里。”

霍翎也很好奇:“陛下可有想法了?”

景元帝脸上露出一点笑:“这么一大笔银两,朕可得慢慢想,好好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