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第2页)

 景元帝哈哈一笑,问霍世鸣:“霍将军这一路可还顺利?”

 霍世鸣尴尬道:“托陛下和娘娘的福,一切顺利。”

 不过经霍翎这么一调侃,霍世鸣也放开了一些。

 他看得出来,对于霍翎与他在御书房闲谈,景元帝并不介怀。

 景元帝道:“那霍将军就先来介绍一下燕羽军的情况吧。”

 霍世鸣一边介绍,一边用余光去瞄霍翎,原本压下去的诧异又再次翻腾上来。

 不过面对景元帝的垂询,霍世鸣也不敢太分神,迅速整理好自己的心情,就全身心投入到和景元帝的问答中。

 去年年底,霍世鸣被正式任命为燕羽军主将。

 他连过年都没心情过了,一心扑到筹建燕羽军的事情上。

 等出了年,冰雪消融,从京师到燕西的官道畅通无阻后,兵部派人送来了大量的兵器铠甲,吏部安排的一些重要官员也都陆续抵达前线。

 而组建骑兵要用到的战马,也有监牧区的人来和霍世鸣进行交接。

 从三月开始,霍世鸣一边在老兵中挑人,一边在燕西招募新兵。

 燕羽军满编三万人,但一支军队从无到有,不可能立刻招满三万人。霍世鸣先期只挑出了五千兵卒,一边训练这五千兵卒,一边往里慢慢填补兵源。

 如今大半年下来,燕羽军已扩大到八千的规模。

 这些事情,在霍世鸣呈给景元帝的折子里都有提及,如今也不过是说得更细致些,方便天子垂询。

 景元帝对于这个进展还是比较满意的。

 按照霍世鸣的说法,再给他一到两年的时间,燕羽军就能彻底成型。

 当然,这种没有经过战争洗礼的军队,能有多精锐不好说。至少架子是搭起来了,以后多想些法子来练兵就是。

 霍翎出身将门,也读过不少兵书,但这种从无到有组建一支骑兵的经验,是任何一本兵书上都没有提过的。

 因此这会儿也听得津津有味,全当长长见识。

 看景元帝和霍世鸣聊得差不多了,霍翎朝李满打了个手势。

 李满悄悄退下,不多时,端着三碗秋梨膏走了进来。

 霍翎将其中一碗推到景元帝面前:“陛下,你们聊了这么久,先休息一下,喝些东西润润嗓子吧。”京师的冬天又干又冷,景元帝前几天在外面待得久了点,嗓子总有些不舒服,但也没严重到要让太医开方子的地步。

 霍翎就命底下伺候的人常备着养肺润燥的饮品,时不时给景元帝喝上一些。

 景元帝要问的都问得差不多了,顺势停下话音。

 等下首的霍世鸣喝了几口水,重新放下碗后,霍翎出声道:“本宫有三四年没回过燕西了,爹爹能否说一说,这几年燕西有什么变化。”

 霍世鸣不敢将这话当做是父女之间的闲聊,一边绞尽脑汁思索燕西的变化,一边回答霍翎。

 没有朝廷投入大量资源,别说只过去了三四年,就算是过去了十三四年,燕西各城镇的变化都不会太大。

 霍世鸣很快就说不下去了。

 霍翎给他提了个醒:“这一年多时间来,燕西的马政情况如何?”

 霍世鸣恍然,连忙道:“燕羽军与燕西监牧区接触颇多,依臣之见,燕西那位监牧使是个有才干的,将上上下下打理得井井有条,送到军中的每一匹战马都养得很好。”

 “不过除了燕羽军外,燕西各军中还是普遍缺马。”

 这回不用霍翎再提醒,霍世鸣将情况细细道来。

 景元帝放下手里的汤匙,突然问道:“霍将军与那位羌戎首领李宜春接触得多吗?”

 霍世鸣谨慎:“是有过一些接触。”

 景元帝:“说一说你对他的了解。”

 霍世鸣忍住没去瞧霍翎,将自己的看法原原本本说了一遍。

 景元帝心中一动:“你说他颇为仰慕大燕文化?”

 霍世鸣点头应是:“他身边有一位汉文老师,颇受他器重。”

 景元帝微微颔首,侧头对霍翎道:“这个时辰,安儿该醒了吧。”

 “是该醒了。”霍翎说,“爹爹还没见过安儿,不如随陛下和本宫一同去凤仪宫瞧瞧安儿,等用过午膳再出宫不迟。”

 霍翎不在凤仪宫的时候,无墨都会亲自守在大皇子身边。

 这会儿大皇子刚喝过奶,正躺在小床里,右手抓着一个小布团,在无墨的逗弄下啊啊叫了两声。

 似乎是察觉到了霍翎的到来,他突然望着无墨身后,咧嘴笑了一下。

 无墨回头:“娘娘,你回来了。”

 霍翎道:“将安儿抱出去吧,我爹来了。”

 五个月大的孩子,在不吵不闹的时候,总是十分可爱的,这会儿他穿着红色的夹袄,被霍翎抱在怀里,手抓着自己的脚,圆溜溜的眼睛盯盯这个,瞧瞧那个,不时还咧一咧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