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六章 我出的主意!(第3页)

 李云与杜谦对视了一眼,杜谦没有说话,李云则是缓缓说道:“就这个情况来看,那三位即便离开京城,离开朝廷,不在朝廷里任职任事。”

 “他们的军队,怕也不会离开关中。”

 陶先生闻言一怔,随即低头喝茶,没有说话了。

 李云眯了眯眼睛,脑子里把关中的局势过了一遍,然后对着陶文渊轻声道:“陶先生,关中局势再如何动荡,也影响不到江南,先生且在金陵休息几天,稍后我便让人与先生重建丽正书院。”

 说到这里,李云想了想,开口道:“下个月,金陵文会就要正式开始了,那时我需要初筛出三百人,继续进行文会。”

 他看着陶文渊,轻声道:“到时候,这初筛的事情,就麻烦杜兄与文渊先生了。”

 陶文渊看了看杜谦,杜谦也看了他一眼,开口道:“先生帮帮忙。”

 “好。”

 陶文渊很痛快的答应了下来。

 之后,三个人又聊了许久,一直到傍晚时分,陶先生就有些疲倦了,杜谦让杜来安,带他到府衙的厢房之中歇息。

 陶文渊离开之后,二人说话就没有什么顾忌了,杜谦低头喝茶,然后看着李云说道:“这位陶先生,到江南来只是避难而已,未必就愿意跟着咱们一起干,毕竟他这种大儒,要周全自己的名声。”

 李云缓缓说道:“这个不碍事,等下个月,杜兄跟他一起做完初筛,到时候他不入伙也入伙了。”

 这个时代的进士,不管是常科制科,一科通常只有二三十人,最多也就是三四十个人,少的时候,甚至可能是个位数。

 因此,陶文渊并没有把李云说的“初筛”放在心上,毕竟三
 

百人的初筛,听起来相当合理。

 这位陶先生当然不知道,另一个世界的科考制度健全,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一科取的进士,正是两三百人!

 这三百个人,李云统统都是要用的。

 只不过第一轮初筛之后,李云还要分门别类,对他们因材施用。

 但是,这些人的的确确通过陶文渊这个大儒步入江东仕途,到了那个时候,陶文渊便彻底同江东绑定在了一起。

 杜谦默默点头,低头喝了口茶水之后,问道:“京城代王的事情,府公听说了吗?”

 李云闻言,神色古怪,他点头道:“听说了。”

 “听说,那韦大将军直接佩刀进了宫里,差点就要大闹宫廷,吓得天子战战兢兢,要不是另外两位大将军赶到,便难以收场了。”

 “代王一事…”

 “就是皇帝干的。”

 李云眯了眯眼睛,很是笃定。

 杜谦一怔,问道:“何以见得?”

 李某人放下茶杯,笑了笑。

 “这事大约…是我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