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六章 雇来的好劳力(第2页)

 原本农村基本上都没吃三顿饭的习惯,闲时吃稀,忙时吃干。平时干活的时候,早上粥,中午拉条子。

 李家因为有孩子(当时把了李龙也算孩子),有一段时间从梁东楼那边拉来几只母羊,然后挤羊奶,晚上烧一锅羊奶给孩子喝。

 李龙重生,就在家里养成了吃晚餐的习惯。因为他从一开始整来的东西就多,从晚上喝鱼汤,到后来吃正式点。

 然后李家就有了一天三餐的习惯。

 因为有拖拉机,所以李龙打算吃完晚饭,然后回县里,明早再过来。反正拖拉机快,十公里突突突半个小时差不多就到了。

 第二天李龙在大院吃过早饭,开着拖拉机突突突回到队里,他并没有立刻赶往大哥的院子,而是先去了梁老大家。

 梁老大在家里院子里拾着网,梁老二梁老三在帮忙。听着拖拉机响,三兄弟都扭头往院门口看。

 陶大强妻子快生了,一刻也离不开,虽然不少村民明里暗里笑话他妻管严,但他并不管这些,就在家里呆着,哪怕逮鱼挣钱也不去。

 像梁家三兄弟,去年今年逮鱼挣了不少钱,但不买自行车,也没见其他地方有啥花钱的,总之感觉钱似乎进了他们家就出不来了。

 李龙和梁家三兄弟关系不错,陶大强那边走不开,便来找他们了。

 三个人主动招呼着李龙,有各自的称呼,梁老大直接叫李龙,老二老三就叫龙哥。

 “你们准备下网去吗?”李龙回应完后问道。

 “不,先把网理出来。眼下逮鱼在县里卖不上价钱,我们打算等过段时间再逮。”

 “龙哥,你啥时候再收鱼?我们觉得把鱼卖给你最划算!”梁老三说实话,梁老大瞪了他一眼。

 李龙明白,这是想着自己啥时候再逮鱼挣钱。

 玛县市场就那么大,村里逮鱼多了,那价格自然就得降,不然卖不掉。

 价格降的太多,逮鱼卖钱就不划算了。

 或者就像自己老爹和陶大强一样,逮着鱼去石城卖,那边鱼价高。

 但要没个自行车,就这大热天,清早步行或者马车赶往石城,除非天不亮就起来,否则等到那里半上午了。

 偶尔一两次还行,天天这样去,能吃下去那个苦的人不多。

 除非到冬天,反正无论怎么样过去都是冻鱼,早点晚点儿无所谓,那还可以。

 只是李龙也有点想不通,以梁家三兄弟这两年挣的钱算起来,买两辆自行车也绰绰有余,为什么不买呢?

 他没多问这方面的事情,而是提起来另外一个提议:

 “我家里打瓜熟了,眼下缺干活压籽的,我想问问你们去不去?一个人一天十块钱。不过活挺累。”

 “咋压籽?”梁老大问道。

 李龙把大锅板子压打瓜籽的原理说了一下,梁老大点头说:

 “行啊,我去,我家老二也行。老三……”

 “我也能去!”梁老三使劲点头,“我能去的!”

 “你就算了。”梁老大摆手,“你年纪不够,力气不够,去了干活使不到劲,不行。”

 梁老三垂头丧气。

 “老三,你要没事的话,跟着我们的车去捡打瓜装打瓜,一天五块钱,怎么样?”

 李龙想着既然已经把老大老二叫上了,缺了一个也不好。

 干脆就把老三也一起叫上得了,五块钱嘛,也不缺那点儿。

 一亩打瓜真要能收个一百八十公斤到两百公斤打瓜籽,掏个二三十块钱的人工费不算啥。

 毕竟一公斤打瓜籽怎么算也得一两块钱,当时问炒货厂人家还说两块五三块钱收哩。

 和梁家人说定了,李龙便开着拖拉机,突突突的拉着三兄弟往大哥家院子而去。

 李家人看李龙拉着三兄弟过来还有些意外,李龙便把自己雇佣他们压打瓜的事情说了。

 李家人明显有些意外。李龙解释着:

 “咱们这打瓜既然已经熟了,就得尽快收。这一地的瓜放在那里,说起来今天你拿几个明天他拿几个,时间拖长了,那损失也不少。”

 既然李龙已经把人叫来了,李家人就算不理解也没办法。现在有人了,那接下来就要调整了。

 李青侠、杜春芳以及梁月梅和陈丽蓉留在家里,压瓜和压瓜籽都可以。

 李龙、李建国、梁家三兄弟带着两口锅去地里,一边压,一边捡瓜往回拉。

 两边一起开工,活干的快,瓜籽也能尽快的整出来。

 李建国的院子里有鸡,所以瓜籽要晒就放到李龙院子里,正好那边院子平整,扫出来之后,把塑料纸一铺,压平的瓜籽往上一放,大太阳晒起来干的快。

 李龙他们开着拖拉机,装着大锅和板子突突突的就往打瓜地里而去。

 等他们到的时候,地里已经有人在吃瓜了。

 看到李龙他们到了,来人也不惊慌,昨天就来过,站起来笑着打招呼。

 李龙他们也没说啥,把大锅搬下来便开始压瓜籽。

 梁老大和李建国一组,李龙和梁老二一组,梁老三捡瓜往车斗子里送。

 “你们这瓜随便吃吗?”梁老三间或还问一句。

 “随便吃,只要把瓜籽留下来就行。你们回的时候可以抱几个回去吃,明天把瓜籽带过来就行了。”李龙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