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顾清辞别(第3页)

 顾清话语中对苏昭的推崇不加掩饰,似乎比任何人都相信苏昭的才华。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苏昭深知,顾清便是他的伯乐。 

 他们一见如故,哪怕他家人遇难,顾清也会毫不犹豫地帮他。 

 即便,苏昭早知道会有离别的一天。 

 他虽不舍,但仍作揖拜别,“此去千里,愿君山高水远,来日方长。” 

 赵明阳摸了摸胡须,送苏昭出门,一改往日的祥和,一脸严肃道:“我在京城等你,你是老夫的弟子,莫辜负了老夫的希望。” 

 “若是真到了京城,便报出老夫的名号,你师哥们多多少少会帮你一点。” 

 他已经许久未收过弟子。 

 哪怕是被顾家这小子揣测心思,收了苏昭。 

 人老了,就越容易心软,教授的时间越久,他越惜才。 

 朝廷的变化瞬息万变,望日后他这个小徒儿进了官场,站好队伍,别被他人当做挡箭牌咯。 

 赵明阳一片苦心,苏昭怎么能感受不到,他罕见地流了一行清泪,再次鞠躬作揖。 

 “弟子,多谢赵老师父的传授之恩,恩师如父,弟子能叫你一声赵父吗?” 

 赵明阳笑得眼睛眯成缝,应了这一声。 

 等苏昭走后。 

 顾清懒散地倚靠在木椅上,宛若无骨的蛇一般,“赵老师,我们当真要回去?” 

 “圣恩浩荡,既然皇上下令让你从这江州回京,想必事情有所转机。” 

 顾清嗤笑一声,站起来,望着京城的方向,“老师,事情哪有什么转机?等我回京,迎接我的就是那金丝雀的牢笼了。” 

 他爹可巴不得他回家娶亲生子。 

 就因为那刁蛮的七公主看上他,他就一定入赘当皇家的驸马吗? 

 谁人不知,这七公主私底下已经甩着长鞭,打死过多少府中的面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