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想到脸上疼,朱允炆转身就跑(第2页)

 李公公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 

 “哼!” 

 朱元璋冷笑道:“咱的大孙,种的都是些啥玩意? 

 “稻米?麦子?还是粟米?” 

 “都不是,陛下。” 

 李公公谨慎地道:“小的询问了一下在那里干活的太监,他们说,殿下叫它们土豆玉米还有地瓜。” 

 “而且,他们也听殿下说,这是一亩地能产出四千到五千斤的粮食,要小心点,但是他们可不信。” 

 “什么?” 

 朱元璋一听一亩地能产五千斤,眼睛都直了。 

 “真的假的?” 

 “不清楚。”李公公苦着脸说道:“据那几个太监说,这土豆又圆又黄。” 

 “玉米是金黄色的,一粒一粒的。” 

 “地瓜外皮是红的,内里是白色的。” 

 “他们还说,他们工作很渴,殿下让他们去剥地瓜解渴。” 

 “好吃吗?” 

 朱元璋顿时来了兴致。 

 这三样东西,他闻所未闻。 

 要是真能达到四千到五千斤的亩产,那就更好了。 

 到时候,大明朝的老百姓就不用挨饿了。 

 要知道,如今的大明北部,一亩地的麦子,一年收成也不过才三百多斤而已。 

 在南方,一亩地的水稻产量,才能达到五六百斤。 

 要是真有一种粮食可以达到5000斤的产量,朱元璋绝对会让全大明的人都种上。 

 “吃起来很甜,很有饱腹感。” 

 李公公想了想,说道:“那几个太监,在田里啃了两根地瓜,也不想吃饭了。” 

 的确,生红薯是可以食用的,而且味道也很好。 

 不过,李公公的话,朱元璋却是直接否决了。 

 “雄英这几天一直没有和人联系,他是从哪里弄来的这些东西?” 

 朱元璋也是百思不得其解。 

 “等咱批阅完奏章,再去那御花园一趟,一切都会

水落石出。” 

 “这段时间,你要盯紧他的一举一动。” 

 朱元璋喃喃自语,然后继续批阅奏章。 

 “遵命。” 

 …… 

 之后的半月,朱雄英就再也没有来过御花园。 

 毕竟这三样东西,生命力是非常强大的。 

 每天的浇水施肥,自然有那些太监打理。 

 又过了半月,朱雄英又去了一趟御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