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咱大孙这孩子,打小就聪明(第2页)

 “先把别的事情处理了再说。” 

 朱雄英不想在这个话题上多说,挥了挥手:“爷爷,我们先办银行吧。” 

 “然后再想办法,让所有地方的人都富裕起来。” 

 “孙儿的银行,有两个大生意可以做。” 

 “什么生意?” 

 “储蓄和贷款。” 

 朱雄英说道:“储蓄,就是老百姓存在大明银行的钱,能年复一年产生利息。” 

 “贷款就是借钱,如果他们缺钱,可以来大明银行借钱,我们只收利息。” 

 朱元璋两眼放光。 

 那岂不是和钱庄一样? 

 一般的钱庄,最多也就是借钱,存钱这种事情是不存在的。 

 能开钱庄的,哪一个手上没沾过血,普通百姓哪敢存钱? 

 可是大明银行就不同了,那可是有朝廷做背书的。 

 “好!”朱元璋笑道,“你这个小子,打小就聪明!” 

 “就按照你说的,把储蓄和借贷双管齐下好了。” 

 “有咱们朝廷做背书,百姓们一定会放心地把银子存起来的。” 

 本来朱元璋想着,以大明的声望,百姓应该能放心把钱存起来才对。 

 不过朱雄英还是摇摇头。 

 “大明银行没错,不过打着大明的招牌是不行的。” 

 “为何?” 

 朱元璋满头雾水。 

 “大明的朝堂上,都是贪官污吏,百姓们根本不相信咱们。” 

 朱雄英继续道:“我已经想好了,让大明银行和锦衣卫,遍布整个大明。” 

 “不只是布政司,就连各府,也是如此。” 

 “咱们锦衣卫的部署,就安置在大明银行的隔壁。” 

 “想要打劫,也要经过锦衣卫的同意才行。” 

 “百姓对锦衣卫的信任,远远超过对朝廷的信任。” 

 朱元璋听了朱雄英的话,老脸涨得通红。 

 说实话,朝廷在民间的口碑并不是很好。 

 只要进了客栈,就能听到百姓们在茶余饭后对朝廷的抱怨。 

 但如果是锦衣卫的话,那

就另当别论了。 

 当百姓们知道,锦衣卫和科技部尚书竟然是同一个人的时候,一个个都疯了。 

 土豆、玉米和地瓜,都是由科技部开发出来的,所以才有了现在的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