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后生仔怎么说话的,凤阳百姓谁不念皇长孙的好(第2页)

 “都是些粗茶淡饭,正好一块吃点!” 

 刘老伯的话不容反驳,一边说着一边拉住老朱。 

 三人无奈,只好坐下。 

 不过这一桌菜,却让老朱吃了一惊。 

 桌上,居然是肉! 

 一碟鸡肉、一碟猪肉、一碟蔬菜。 

 在座的是刘老伯的妻子,刘老伯,以及他们的儿媳、孙子、女儿。 

 五个人吃两份肉,这是他们从来没有想过的事情。 

 “这是昨天剩下的。”刘老伯嘿嘿一笑,道,“不过怎么说也是肉菜,马老板,咱们喝两盅?” 

 朱元璋应了一声,便坐在了椅子上。 

 他出身贫寒,自然不会在意这些。 

 “刘老伯,你家里是不是有什么喜事啊?”朱元璋淡淡道:“竟然有这等好菜!” 

 “呵呵,不瞒你说。” 

 刘老伯嘿嘿一笑,道:“昨日,我大儿子去皇长孙殿下的工地上。” 

 “说是有几个月的话,每个月有二十八九天的活,一天工钱一百五十文。” 

 “一个月下来,也能赚几两银子,如果做完了,那就是十多两银子!” 

 “老头子我活了这么久,还没见过这么多钱呢,难得有这么好的机会,就赶紧让大儿去子了。” 

 “长孙殿下实在是太好了,如果不是他,我们家的地就回不来,现在我们也不会有那么好的赚钱机会。” 

 “也许我们家到现在,还在吃糠咽菜呢!” 

 刘老伯说的倒不是假话。 

 几年前,他们家确实很穷。 

 因为旱情,淮西的勋贵们以极低的价格买下了田地,明年还想种的话,就得收租金。 

 而且还要交税,一年忙碌下来活着都难! 

 “刘老伯,我想问一下,为什么凤阳的百姓们,都对长孙殿下赞不绝口?” 

 一旁的朱标一脸的愤愤不平。 

 说起来,老朱才是大明朝的主人。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哪有只夸皇长孙的? 

 刚才老朱已经给大家介绍过朱标,说他是朱元璋的长子。 

 刘老伯对于朱标这样的晚辈,自然是不会客气的,尤其这里面还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