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6章(第2页)

 此消彼长之下,明军士气大增,伤亡会极大的降低。

 从这个角度来分析,这一千勇士营的死和一些战船的损失是值得的。

 郑芝龙低声道:“问题是,即便是这一千勇士营愿意,目前看机会也不大!”

 “那可不一定!”

 听着彭汝楠淡淡的回应,再看着其一副风轻云淡的表情,郑芝龙和俞咨皋两人脸上满脸的疑惑。

 不一定什么?

 是一千勇士营不一定会战死,还是战船不会全军覆没?

 依仗在哪里?

 郑芝龙问出了心中的疑惑,彭汝楠淡淡道:“郑总兵、俞总兵,你二位可听说去年的宁远互市招商大会?”

 “您是说毕尚书在大会上说的那种运输工具弄出来了?”

 郑芝龙反应极快,只是微微的错愕就想到了关键问题所在。

 互市上的毕自严所说的工具,他以为是稳定商人们信心所提出的,但现在彭汝楠现在这么问,那就表明是真实存在的。

 想明白之后,立即兴奋了起来,快速道:“不是说短则大半年,长则一两年吗?怎么会这么快?”

 “航行速度怎么样?一个时辰能跑多远?”

 “造价怎么样?在东征之前能做出来多少艘战船?”

 “朝廷是不是研究出了新的战船?什么配置?”

 “操作灵活吗?”

 ……

 一连串的问题从郑芝龙口中问了出来,脸上布满了震惊、急促和兴奋之色。

 由不得他不兴奋,他从海上去过好多个海外国家,知道海上航行的危险,更知道船速的重要性,尤其是战船。

 如果真是彭汝楠说的那种战船出现,按照毕自严所说的来推测,一个时辰可以跑五十里路,在海上一天轻轻松松可以跑出五六百里路。

 东京湾入内海与外海的连接最窄处也有二三十里,即便是封锁,战船之间的空隙也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