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6章(第2页)

 纵观大明的所有河道再也没有任何一条河道河面的宽度在如此短的一段距离中的上下之间有如此离谱的差距了。 

 加上这一段河道人力加工的痕迹比较明显,结合史书记载和禹王庙和碑刻等等,基本就能判断,汉江在进入南襄盆地之后的河道是经过休整的。 

 是不是大禹本人还是其它人就不得而知了,但可以肯定一定在三千年以前。” 

 “诸位爱卿对朕的这种推测,是否有疑问?可以说说看法,也可以交流一下!” 

 群臣听得入神,猛然听皇帝的询问皆是微微的错愕。 

 随即众人仔细思索,小声探讨了几句,然后皆是摇了摇头。 

 皇帝的推测有史书、有物证、有实际证据,有理有据,合情合理,至少从现在展现出来的,众人是没有推翻的疑点。 

 “看来诸位爱卿都同意朕的推测了!” 

 崇祯很是满意的点了点头:“既然如此,问题来了,假设现在汉江下游河段是大禹开凿了荆山而成的,那么未开凿之前的汉江河道是哪里?大禹为什么要这么做?” 

 为什么? 

 群臣眉间满是思索之色,这会儿他们的思绪都被皇帝给牵着走了,顺着皇帝的思路在思考。 

 好一会儿后,工部尚书范景文出声了:“陛下,臣倒是有些猜测!” 

 “但说无妨!” 

 “是!” 

 范景文微微躬身:“根据陛下之前提出的假设,汉淮一家亲,那么汉水在进入荆襄走廊之前是进入淮河的,那么改道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河道稳定。 

 大禹为什么治水,就是因为河流泛滥,淹没良田,百姓流离失所,这是他的初衷。 

 淮河因为种种原因平均两年就泛滥一次,百姓们又称之为‘害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