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派小小盗墓贼老三番茄酱

第366章 北派笔记(第2页)

 

“大哥,为什么叫北派啊?”

 

“因为……我师承北派!”

 

杨飞还想追问,我摆了摆手,制止了他:“行了,多的别问,往后你就明白了。”

 

等杨飞看完笔记,我带着他来到了摊位前进行实际操作,杨月也紧跟其后,手中拿着笔记准备记录。

 

来到一个摆满古钱币的摊位前,只见摊位上的古钱币堆积如山,真真假假混杂其中。

 

这摊位的东西着实不少,然而大多是些不值钱的开元通宝,还有不少是贴背钱。这些钱币上面有着十分明显被血肉侵蚀的痕迹。

 

这种痕迹的形成原因,我也跟杨飞详细讲了。

 

但着重说明的是,这种痕迹大多出现在像开元通宝这类价值相对较低的钱币上。

 

从古代丧葬习俗来讲,老百姓入土时,通常会在后背放置七枚铜钱。

 

当然,家境较为富裕的人家,可能会放置更多数量的铜钱。

 

在古代,这叫「金钱铺路」。古人秉持着一种观念,坚信逝者在另一个世界同样需要钱财,正因如此,市面上才会出现这些被侵蚀过的钱币。这其实与现代烧纸钱是一样的道理。

所以说句题外话!

 

诸位要是想淘点价格便宜的玩意儿来把玩,那可得看清楚了。

 

一般在古玩圈里,很少有人愿意要这东西。

 

那为什么还会有摊位售卖呢?

 

骗那些不懂行的呗!

 

现在我说说这痕迹究竟是什么样的。

 

从专业角度来看,这种被血肉侵蚀的痕迹通常呈现出一种暗沉且不规则的色泽。钱币的颜色偏向暗红或者黑褐。其表面并非平滑均匀,而是会有细微的凹凸不平,就是感觉很干巴,像是被酸性物质腐蚀过一般。

 

仔细观察,还能发现一些细小的纹路,像毛细血管分布一样,这是血液渗透和干涸过程中形成的纹理。

 

还有,这种痕迹周边的金属质地往往也会变得相对疏松,与未受侵蚀的部分形成鲜明对比。

 

当然了,像贵族墓里出的稀有贴背钱,那还是相当值钱的。

 

就比如「大观通宝」,宋徽宗赵佶御笔亲书的瘦金体钱文,铁画银钩,俊美异常,存世量相对稀少,这东西就算是贴背钱,那价值也不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