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三川一柱,赵怀真(第3页)

 其中不止牵扯到朝堂,更牵扯到父子。 

 皇室公子,没有根基,何尝不是走得如履薄冰? 

 “诺!” 

 刘伟看着自家这位公子,亦是有点闷闷得应了一句。 

 他总觉得,自家这位公子,自从拜了柳白为老师之后,便不复以前的洒脱肆意了。 

 以前是公子彻,现在是嬴彻。 

 嬴彻没有理会刘伟语调变化,只是眉头深凝,看着这一封从三川郡呈送上来的奏疏: 

 三川郡守赵怀真,自请槛送咸阳。 

 这么一道奏疏,虽然他嬴彻如今只是翻看而非批阅,亦是感觉到一阵牙疼。 

 赵怀真,前几日渭台大刑人头落地的赵家家主赵德柱长子。 

 这个分明出身于世家的贵少爷,却不如同赵怀安一般有着贵气,反而是真真切切入三川,从县府小吏做起,一步步走到三川郡守的位置。 

 三川, 

 包容巴蜀之地。 

 昔年老秦人攻占巴国,蜀国,用了些伎俩,其土民多反。 

 赵怀真硬生生平定了多方叛乱,才坐稳了郡守之位。 

 就连自家父皇,对于这赵怀真也有一四字评语:三川一柱! 

 足可见此人重要。 

 如今请求槛送咸阳,显然是为了此番渭台大刑之事,觉得自己应该连坐。 

 嬴彻皱眉,抽出一封白纸,而后写上:“怀真于三川有大功,且其居西南,无关赵氏宗族故地族人作乱,亦对咸阳之事一无所知。三川一柱,当慎之又慎。” 

 写好之后,嬴彻便将这封白纸轻轻放置于这封奏疏的下方。 

 他没有建议对这位三川一柱如何处理,只是表态。 

 表态是不要钱的,出主意日后可是要担干系的。 

 “老师这一倒,我这个做学生的,倒要绞尽脑汁了。” 

 嬴彻苦笑一声,继续翻阅奏疏。 

 现在他才知道,自家父皇以往那‘日批奏疏一百二十斤’,是多么可怕的工作量。 

 上位者朱笔轻轻勾勒,底下关联的权势倾轧,无数老百姓的家底生命都在一线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