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赵夫人愿借粮,羽家庄乱糟糟(第2页)
母亲本认了干亲,现在因为姜家要和姐姐做仇敌么?”
赵家三郎年纪虽小却说话有理有据,一板一眼,真应了那句‘有智不在年高’。
赵夫人听了三郎这样一通说法,心内暗想道:“这四个儿子中,大朗是个心事多的,二郎是个心事重的,四郎还小看不出什么来,只有这三郎随了我与他爹的脾气,刚勇之中还带侠义,是个主意正不好摆弄的。
我年纪渐渐大了,这赵家堡说不定以后真还要指望老三来帮昌儿一道管着。粮食既然借出去了,就借出去了,我不能挫了三儿的锐气和一番好意。”
想罢眼睛一斜道问来梁阿娘道:“你们都这么想的么?”
梁阿娘知道夫人言语松动,赶忙上前来说道:“夫人要是不问,我们也不敢说。夫人与那祝夫人感情深厚,祝夫人在夫人面前这么多年,没有一个错处。这祝家小姐也这位人见人爱的好小姐。咱们若没有粮出借,也就算了。可我们赵家堡有的是粮。就是不种地,咱们赵家堡人吃个三年五载也是够的。
老婆子有个笨想法,咱们就借粮给这祝英台,姜家要敢有什么说词,咱们赵姐正好再出手教训那姜家正好。
再者,三公子说了是报救命之恩,夫人权当是全了这三公子一番情谊,咱们借出去的是打算今借出去的旧粮,俗话说‘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那章神医和祝家的人记得是夫人一辈子的恩德呢。”
梁阿娘的说法正中赵夫人下怀,见了祝英台前两封来信,她心里已经松动了。奈何姜家的事刚过,马上又借粮给姜家有瓜葛的祝英台,她实在是生气。
此时赵荣松赶紧又道:“娘,听说祝家的姐姐也是要收几百流民,她和娘一样做善事的。”
赵夫人听罢,让一众人起来,拉过赵荣松坐下道:“母亲虽有时有些蛮横,可还是分得清好坏。嘴上虽然毒了些,可心是好的。
既然你们几人都已经借出,我不去追回了,她将借据写好与我送来。她要还不出,我便去向他祝家去要就是了。”
众人见赵夫人松口,个个欢喜,都赞赵夫人心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