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章

 “不过,三节锭子,却是有些不合时宜!”


 玉娘指着纺车头上相悬的三节锭子,轻轻说道。


 “此处三节,应安小管于上,以所谓锭子错缀管中......!”


 大意就是,纺车头部件的三节锭子,需要安装三节小管子,把锭子交错安装在管子里。


 玉娘一一指出这辆纺车的不足。


 唐寅听后,顿时欣慰的笑了起来。


 这玩意,他就只是了解过大概,然后照猫画虎的弄了出来。


 经过试验之后,确实用不了,这才想着让玉娘来看看。


 果然,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唐寅认真的听着玉娘的解释,一一记下,随后让老方找木匠,进行整改。


 ......


 三锭脚踏纺车,在玉娘的指导下,逐渐完善。


 青阳县内,也是好事连连。


 很快,县衙再次出了公告,需要招募一万名纺织工,月俸一两银子,有意愿的皆可在县衙报名。


 一两银子,就意味着,一个人可以养活一家三口。


 这样的告示,顿时惊掉了青阳百姓的下巴。


 那些围在县衙门外讨要说法的百姓们,看到告示之后,脸色通红。


 也有人质疑,这是唐寅的缓兵之计。


 唐寅见状,当即让老方带着收缴的一百多万两银子,堆在县衙门口,只要面试成功,当场发放一个月的俸禄。


 所有人顿时沉默了,立马便有人报了名。


 面试官便是玉娘,这更增加了县衙的可信度。


 很快,通过面试的人越来越多。


 眼看着名额越来越少,其他观望的人,顿时急了。


 到了最后,为了抢夺剩下的名额,几个村子的耆老找上了唐寅。


 唐寅无奈,只能吩咐玉娘,给每个村子,都留下足够的名额。


 至少要让那些家境贫苦的百姓,先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