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陡山村(第2页)
杨解放有点懵逼,那些穿越前辈不都说玉米是高产之王、救世之粮吗?怎么反而比不上本土的高粱米产量高?两百多斤的产量都算作高产了,那么其他农作物的产量能有多少?杨解放经过仔细询问换算,得到了一个大概的数字:小米亩产180斤,冬小麦亩产150斤,大豆亩产120斤,花生亩产80斤,棉花亩产50斤。红薯的产量还算可以,亩产有1200斤,但是当不了主粮。这么低的粮食产量,还要承担数不清的苛捐杂税,能落到老百姓手里的粮食不到百分之三十。每户人家要耕种三十到五十亩土地才能勉强维持温饱。可陡山村显然没有足够的耕地供村民耕种。
杨解放忍不住问道:“粮食不够吃的时候,你们怎么办?”老王头回道:“出去找吃的呗,上山挖野菜,外出打短工,总得想办法活下去。”杨解放又问道:“你们有没有跟官府反映你们的困难?请求官府给予帮助。”老王头叫道:“官府什么时候管过我们老百姓的死活?别看我们村过得苦,可这该交得税是一点都不能少的。啥时候官府发发善心,给我们减免一点杂税就该烧高香了。”杨解放心里很不是滋味,中国的老百姓真是太善良了。即使生活得再艰难,只要官府少收一点税就感恩戴德了,从来没指望官府能救济一下他们。
两人闲聊着家常,时间过得很快。锅里的羊肉发出阵阵香味,引得众人无不翘首以待。从村里借了一些大碗,众人拿出自己的干粮,也就是大饼,一块一块撕碎放在碗里,等着羊汤出锅。眼看着羊肉煮熟了,老王头站起身,拍拍屁股上的灰,就要离开。杨解放连忙拉住他,说道:“王老伯,一块吃点吧!我还有好多话要跟您聊呢。我们一边吃一边聊可好!”老王头连忙摇手,说道:“这个使不得、使不得。”杨解放拉住他的手不放,跟一旁的侯飞使了个眼色。侯飞会意,抢先端了一大碗羊肉汤泡大饼,送到老王头手上。老王头推让了几下,见杨解放是真心请他吃,才接了过来。
吃完饭,老王头又与杨解放聊了一会天,询问起了杨解放的身世、年龄等。杨解放也没什么好隐瞒的,将一些不重要的内容说了。又介绍了侯飞、马上飞、孙志勇等人落草的缘由。老王头听得唏嘘不已,聊到夜深人静才起身回去。
送走了老王头之后,杨解放却没有马上睡觉,站到祠堂中间,高声说道:“各位兄弟,在我们青龙寨聚义厅门口挂着两面大旗,一面是替天行道、一面是劫富济贫。劫富嘛,我们一直在做,济贫么?请问各位兄弟,我们做过几回?”这一句话可把众好汉给问住了。之前在山寨,他们连自己都喂不饱,哪里有钱去救济贫穷百姓?惭愧得很,那是一次都没做过。杨解放从他们的表情中看到了答案,继续说道:“之前,我们或许没有做过,不是我们不愿意,主要是没有条件去做。大家说对不对?”这句话算是给了大家一个台阶,众好汉纷纷赞同,说道:“对,我们自己都吃不饱,哪有余粮救济贫苦百姓?”“对,就是这样。不是我们不愿意,确实是没钱去救济贫苦百姓。”“我们自己不就是贫苦百姓吗?”
杨解放最后总结道:“我们之前没有余力去救济穷苦百姓,现在有了就要尽力去做。这一次,我们从那些官兵身上搜到了一些钱财,数量不多,我们青龙寨现在也不缺这几个钱。我想全部留下来,救济一下陡山村的村民。就算是我们真正劫富济贫的开始了,大家说好不好?”这个时候,谁好意思不同意,自然是一致答应。杨解放接着说道:“我们这次出来,带了不少干粮,明天就回去了,这些干粮肯定是吃不完。我的建议是,我们每人留两个饼在路上吃,其余的就都留下来,分给陡山村的村民。”这个建议也没人反对,毕竟回去以后有白面吃,谁还稀罕这些大饼?又干又硬的。这还没完,杨解放继续说道:“我们今天借了人家的东西,明天一定要洗干净还给人家,还得跟人家道声谢!这叫有借有还、再借不难。还有这个祠堂,人家是干干净净借给我们的,明天早上起床后一定要仔细打扫,干干净净地还给人家。”众好汉无不心中苦笑,却是没人出声反对。
第二天一大早,众好汉起床后就开始收拾东西。初十五带着赵元宝、包自强几人将锅碗等刷洗干净,去还给人家。各人以小队为单位,负责将垫在底下的干草打捆,摆放在一边;盖的被子都折叠起来,用席子垫着摆放在祠堂中间。这些东西也分不清是谁家的东西,只好放在这里等他们自行来取。小队长负责将本队多余的干粮收集起来,同样摆放在一起。那些钱财则由杨解放拿着,等下跟老王头辞行的时候交由他来分配就好。大家准备得差不多了,就让侯飞去喊曹老八一家。曹老八带着老婆孩子过来的时候,老王头也跟着一起来了,他身后还跟着不少陡山村的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