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骄杨(第2页)
晚上的时候,杨解放来到了侴姑的房中。侴姑早早地在等着他。杨解放说有事详谈,那是真的有事详谈。他没有隐瞒,而是把骄杨的身份告诉了侴姑。并告诉侴姑,从他掌握的情报来看,骄杨处于危险之中,必须转移出来。
侴姑着实吃了一惊,说道:“虽然我也是党员,可我们不属于同一个分部。就算我找到了她,她也未必会相信我,更不会轻易跟我走。这可如何是好?”杨解放道:“我知道,所以也做了些准备。这里有几首诗,是她丈夫写给她的诗。外人不应该知道。你用心记下,或许能以此取信于她。”
侴姑接过杨解放递过来的纸张,上面有两首词,一首是《虞美人·枕上》,另一首是《贺新郎·别友》。侴姑皱眉道:“外人不知道的诗词,你是怎么知道的?”杨解放回道:“我自然有我的情报来源。”侴姑便不多问,用心记了下来。
次日,侴姑从女子别动队中选拔了几名女兵,随她与刘雅梅一起南下。杨解放给包自强发了一封电报,让他安排长沙的情报组全力配合侴姑的行动。
杨永泰与徐永昌先后再一次来到济南。东北的张少帅表明了中立立场,可杨解放还没有表态,自然是敌对双方极力拉拢的对象。其实,他们也没放弃对张少帅的拉拢。
杨永泰答应,只要杨解放表明立场,拥护中央,可以任命他为平津卫戍司令,同意他派兵驻守平津。
徐永昌则提出,将以包头为中心的半个绥远划给杨解放,同意他派兵驻守。条件是杨解放要率领第四方面军沿津浦铁路南下。
好处杨解放全部接受,他的统一回复就是:东北军不参战,解放军就不会参战。
3月10日,冯玉祥由山西返回陕西,在潼关整顿兵马,决定孤注一掷,将军队全部开出潼关,与蒋决一死战。3月14日,阎、冯、李等57位将领联名通电,要求老蒋下野。
杨解放立即发电报给陕西修路委员会的刘锡九、关向应等人,留下少部分人继续铺设铁轨,大部分劳工及家属遣返回家。其实,因为旱情有所缓解,年前就有部分家属返回自己的家乡,开展生产自救。山东这边已经迁徙了几十万陕西灾民到了绥远。李伯彦能力不俗,一边安置灾民,一边组织劳工开荒种地,还一边建设钢铁厂。济南拖拉机厂生产的农用拖拉机排上了用场。绥远那广袤未开垦过的土地,被大量开垦出来,种植各种农作物。
此时,敌对双方还没真正开战。河南省主席韩复榘眼见冯玉祥气势汹汹,为保存实力,率部东撤。部队刚刚离开郑州,骑兵师师长张德顺就率部脱离队伍,转头往西投奔冯玉祥去了。驻守在豫西的原西北军部队,纷纷掉头投奔冯玉祥。
此时的郑州可谓是一座空城,孙志勇发来紧急电报,请求抢占郑州。杨解放立即回电拒绝,双方还没正式交战,他可不想抢占这个火药桶。杨解放又严令豫北地区的部队,按兵不动,静待命令。
4月1日,阎、冯、李三人分别在太原、潼关、桂平正式就任陆海空三军总司令和副总司令。冯玉祥任命鹿钟麟为前敌总司令,率领西北军趁势占领了洛阳、郑州等城市。眼见韩复榘步步后撤,万选才则步步紧逼,占领了开封。于是,冯玉祥任命万选才为河南省主席。
国民政府很快做出回应,召开了中常会议,通缉阎锡山并开除了他的党籍。至于冯玉祥,早就被开除了党籍。
至4月中旬,西北军主力由西往东,已经越过了平汉铁路,可敌对双方并没有真正交战。阎老西在石家庄设立第三方面军前敌总指挥部,任命徐永昌为前敌总司令。晋军想要南下,必须经过杨解放的地盘。杨解放一直没有表明立场,徐永昌多次与杨解放磋商,极力拉拢。杨解放同意,只要晋军不在豫北、山东境内停留、骚扰当地百姓,可以通过平汉铁路和津浦铁路南下。
阎老西对杨解放显然不完全放心,并没有全军南下。杨爱源率部分晋军沿平汉路南下,在陇海路配合西北军作战,晋军主力却滞留在天津。根据黄生从天津传来的消息,滞留天津的晋军有六个军、三个炮兵团共计十万人,占了晋军总数量的一半,由傅作义任总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