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个体药材站开张(第2页)

 “你看看对哪种感兴趣。”

 “好的!我先瞧一瞧!”赵信才满脸堆笑。

 接过对方递来的信笺,他飞快的扫了一眼。

 筛选掉利润不高的品种,赵信才留意到了“黄连”这两个字。

 他可是很清楚,每斤黄连的利润,能达到13块钱左右。

 只不过,要贩卖到药材市场,或者是樟树药都那边,而不是给制药厂,行情就是这样。

 “老何,黄连也有五千斤库存吗?”赵信才来劲了,“有没有样品,带过来没有?”

 之前通电话的时候,赵信才已经提出,让何建设来的时候,每种库存药材的样品,都尽量带一些。

 何建设显然早有准备,从随身的人造革公文包里,拿出了一包用塑料袋装着的黄连。

 “这些都是五年生的黄连,药效最好的那种,”何建设解释道,“咱们药材场有一块场地,位于海拔一千五百米的山区,很适合黄连生长,就是产量有限。”

 赵信才点了点头。

 他确实知道,黄连是种植在高海拔地区,而且生长缓慢。

 四年以下的黄连药性含量不足,而且品相不佳,六年以上的又嫌老了,同样也会影响药效,五年生的黄连,那就正好。

 鉴别了一番,赵信才拍板了。

 只要都是这种年份和品质的,每斤按十四块钱收购,当场现金结算。

 何建设大喜。

 这一趟出来得太值了。

 这个小赵同志,还真是够爽快的。

 “咱们公社总共有多少个药材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药材滞销吧?让他们联系我!赶紧的!”赵信才又说道,“老何你放心,帮忙介绍生意,提成少不了你的!”

 瞧见对方一副人傻钱多的模样,何建设不停的点头。

 他们所在的公社虽然偏远,而且以山区为主,但是药材场倒是有五个之多,同样因为修路的缘故,导致采摘晾干的药材囤积过多。

 既然是这样,不妨跟他们都说一说。

 万一牵线搭桥成功呢?

 还不是白捡一笔中介费!

 晚上八点半。

 赵信才醉醺醺的,踏着月色回到家里。

 “儿啊,今天新店开业,生意咋样啊?”赵母问道。

 这是一个年近五旬的老妇女,因为常年操劳,脸上饱经风霜,背也有点驼了。


 “还行吧,这些钱您拿好。”赵信才从怀里,摸出一个信封,塞到了母亲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