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信息学霸到神级科学家四爷的狗
第126章 山有山的错落,我也有我的平仄
“你这个数据量,怕不是要上万块最新的人工智能训练芯片花上几个月时间才能训练完吧?”,高院士咋舌道:“就算每一块只要十万块,你也需要整整十亿的资金,这几乎是华国能给科研项目拨款极限的两倍了。”、
高泽也是华国学术委员会的成员之一,自然对项目拨款等信息了如指掌。
“的确如此,因此我准备之后启动澄宇科技集团旗下的澄宇智能公司的融资,来获得资金。在数据来源上也会与华国的公司合作,不用国家拨款也足以完成这项试验。”
江铭的声音斩钉截铁,事关晋升任务,这个图灵测试他是说什么都要想办法突破的。而且要尽快,他完全不想等到明年春季的项目申请会再开始。
然而他的话听到众教授耳朵里却多了另一层意思。
这是多么坚定的科研之心啊,创办企业,不为财富,只求靠融资做科研项目。
“金陵城不愧为商业中心啊...”,高泽又一次感叹,不过这一次的话却完全变了一种意味。
这么大的科研工程,远超项目申报极限的资金需求,如果是他们京城的科研团队,还真不敢下手做。
这个实验甚至无法依靠前期实验验证可行性,只能直接上大规模的正式训练。
因为这本就是要靠量变来产生质变的,如果参数量达不到这个量级,很可能无法涌现出智能来。
就像是给苍蝇学再多的资料,它的大脑也不足以产生智能一样。
江铭的学术规划介绍完成了,众评委脸上仍残留着未散去的震惊。
而对于江铭的千人计划决议,高泽也在心中有了定夺。
他决定将考察期延期到半年,半年后交由学术委员会主席重新确定是否吸纳江铭进入千人计划。
这并非是因为江铭的水平不够进入千人计划,也不是他的想法太超前跳脱。
而是高泽觉得,江铭在创新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他似乎完全不受束缚地自由前进,在信息学领域里生生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