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打包兑换

 陈瑞丰对着ppt一讲就是半个小时,详尽至极地介绍了他所设计的新一代网络通信架构。 

 这就是他过去一整年里全部的研究成果了。 

 ppt终于翻到了最后一页,陈瑞丰重新坐回了江铭对面的椅子:“这就是全部的架构设计与通信协议设计了,江老师,您觉得这个设计可以吗?” 

 江铭对着这份设计陷入了沉思。 

 陈瑞丰的设计不可谓不大胆,把原本的去中心化的传输架构完全颠覆了,转变成由大量中枢节点所控制的传输架构。 

 不仅如此,为了在新一代通信协议中加入优先级的概念,竟然连数据报文都添加了新的字段进去。 

 要知道,数据报文作为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基础单元,任何数据都要分段打包成一个个报文在网络中传输的。 

 增加了新的字段意味着每一个报文都要多传一部分信息,理论上是增加了整体网络中传输中的数据。 

 一旦他的设计无效,反而是降低了整体网络的传输效率,甚至让网络拥塞更容易发生了。 

 不过,陈瑞丰设计中所改进的内容的确是目前网络传输的问题所在,江铭思考良久还是觉得值得一试。 

 如果不敢尝试,就永远没法改进现有架构。作为导师,他的义务就是成为学生们的支柱,帮助学生实现自己大胆的设想。 

 想到这里,他轻声开口:“可以,我觉得你这个想法很有可行性,值得尝试。” 

 “要实现的话,还有什么困难吗?”,他又耐心地问。 

 “如果是小规模实验的话,我倒是很快就能写出来软件定义网络的路由器程序,但是如果要扩大规模实际使用,还有一些问题。”,陈瑞丰尴尬道。 

 “什么问题?我看看能不能帮你解决。”,江铭连忙道,他还是希望在安悦的200颗卫星成功发射之前,把完整的低延迟传输技术搞出来。 

 “问题就是...我还不知道怎么设计底层的拥塞控制算法。过去的一年里我光研究现有网络架构与协议的问题了,对于拥塞控制算法方面只是浅浅了解概念,却不知道如何通过算法既保证链路的利用率又保持低延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