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探寻渔业发展新路径(第3页)

 考察完几家渔业加工厂后,刘强中在威海市区的一家会议室里,与威海当地的渔业部门负责人、渔业加工厂代表以及相关专家学者进行了一场深入的座谈会。会上,大家围绕威海渔业加工厂的发展现状、面临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展开了热烈讨论。

 渔业部门负责人介绍了威海渔业产业的整体发展情况以及政府出台的相关扶持政策。他表示:“威海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渔业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加大了对渔业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品牌培育等方面的投入。但目前来看,渔业加工厂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一些共性问题,如产业结构有待优化、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市场竞争压力大等。”

 一位渔业加工厂代表提出:“希望政府能进一步加强对渔业产业链的整合,完善上下游产业配套,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同时,加大对渔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建立更多的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

 专家学者们也纷纷建言献策,从不同角度为威海渔业加工厂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建议。刘强中在认真听取了大家的发言后,进行了总结发言:“通过这几天在威海的考察,我深切感受到了威海渔业加工厂的发展活力和潜力。同时,也看到了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渔业产业是威海的支柱产业之一,

对于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保障民生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首先,政府要发挥好引导和服务作用。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加大对渔业产业的扶持力度,优化产业布局,推动渔业产业转型升级。加强对渔业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为渔业加工厂提供稳定的原材料供应保障。同时,要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其次,渔业加工厂自身要强化创新意识,加大在技术研发、产品创新、管理创新等方面的投入。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强品牌建设,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

 “最后,要加强各方合作。渔业部门、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等要形成合力,建立紧密的合作机制。通过产学研合作,推动渔业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通过企业间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应对市场竞争。

 “相信在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威海的渔业加工厂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实现高质量发展,为我国渔业产业的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座谈会结束后,刘强中望着窗外威海美丽的海景,心中充满了对威海渔业产业未来发展的期待。他深知,这次考察只是一个开始,后续还需要持续关注和推动各项措施的落实,确保威海渔业加工厂乃至整个渔业产业能够走上可持续发展的康庄大道。

 回到北京后,刘强中一刻也没有停歇。青岛与威海之行,让他对渔业市场的现状有了极为深刻的认知,那些在考察中发现的问题、听到的诉求以及捕捉到的发展机遇,时刻萦绕在他心头。他深知,渔业经济的健康发展,对于国家经济、民生保障以及生态保护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于是,他迅速着手召集农业部、财政部、海洋生物保护局等部委有关负责人,筹备召开一场关于渔业经济发展的专题会议,旨在汇聚各方智慧,共同为渔业经济的长远发展谋篇布局。

 会议当日,阳光透过会议室的窗帘,洒在宽敞的会议桌上。桌上摆放着整齐的文件资料,旁边的茶杯里升腾着袅袅热气。墙上悬挂着大幅的中国渔业资源分布图,不同颜色的标识标注着各个重要渔业产区,仿佛一幅承载着渔业发展希望与挑战的画卷。

 刘强中神情专注,率先开启会议:“同志们,前段时间我去了青岛和威海,对当地的渔业市场和渔业加工厂进行了实地考察。这一路下来,收获颇丰,但也发现了不少问题。今天把大家召集过来,就是希望我们各部委能一起探讨,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推动我国渔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农业部负责人清了清嗓子,表情严肃地说道:“从考察情况来看,渔业产业结构不合理是个突出问题。传统捕捞业占比较大,而高附加值的渔业加工、休闲渔业等新兴业态发展相对滞后。就像在考察中看到的,很多渔业加工厂还停留在初级加工阶段,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市场竞争力。我们农业部打算加强对渔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引导,鼓励渔民和企业向深加工、休闲渔业等领域转型。一方面,加大对渔业科技创新的投入,支持科研机构研发先进的加工技术和设备,提高产品附加值;另一方面,制定相关标准和规范,引导休闲渔业健康有序发展。”

 刘强中微微点头,追问道:“在引导转型过程中,如何确保渔民的利益不受损,顺利实现产业过渡呢?”

 农业部负责人回应道:“我们计划开展针对性的技能培训,让渔民掌握新的就业技能。比如,针对休闲渔业,培训渔民成为导游、船员等。同时,通过政策扶持,对转型的渔民和企业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和税收优惠,降低他们的转型风险。”

 这时,财政部负责人接过话茬:“资金支持确实至关重要。在这方面,我们财政部会积极配合。从财政角度看,我们会加大对渔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像渔港改造、渔业码头建设等,改善渔业生产条件。刚才农业部提到的科技创新投入,我们也会给予重点支持,设立专项科研基金,鼓励科研机构开展渔业相关研究。另外,对于符合产业转型方向的企业和项目,在税收政策上进一步优化,给予更多减免和优惠,减轻企业负担,助力渔业产业升级。”

 刘强中思考片刻后问道:“在资金分配上,如何做到精准投放,确保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呢?”

 财政部负责人自信地回答:“我们会制定详细的资金分配标准和绩效评估体系。根据各地渔业发展水平、资源状况以及项目的可行性、预期效益等因素,科

学合理地分配资金。同时,加强对资金使用的全程监管,要求项目单位定期上报资金使用情况,通过审计、第三方评估等方式,确保资金专款专用,切实用于推动渔业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

 海洋生物保护局负责人表情凝重地发言:“在考察中我们也注意到,渔业资源保护形势严峻。过度捕捞、海洋污染等问题,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影响了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海洋生物保护局将加强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捕捞行为,严格控制捕捞强度。同时,推进海洋生态修复工程,比如人工鱼礁建设、增殖放流等,恢复渔业资源种群数量。此外,还要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高渔民和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

 刘强中强调:“渔业资源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各部门要协同配合。农业部在引导渔业生产时,要充分考虑资源保护;财政部在资金安排上,也要对资源保护项目给予支持。那么,在跨部门协同方面,大家有什么具体想法?”

 海洋生物保护局负责人说:“我们计划建立一个跨部门的渔业资源保护协调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共享信息,共同制定和执行保护措施。比如,在打击非法捕捞行动中,与农业部的渔政部门联合执法,提高执法效率。”

 商务部负责人也补充道:“从市场流通角度看,我们要加强渔业产品的市场体系建设。一方面,完善冷链物流设施,减少渔业产品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的损耗;另一方面,拓展国内外市场,组织渔业企业参加各类展会,加强品牌推广,提高我国渔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目前,我国渔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品牌知名度还不够高,我们要加大宣传力度,讲好中国渔业故事。”

 工信部负责人接着说:“我们工信部将在渔业装备制造方面发力。鼓励企业研发和生产先进的渔业捕捞、加工设备,提高渔业生产的智能化、自动化水平。比如,研发新型节能渔船、智能养殖设备等,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同时,推动信息技术在渔业领域的应用,实现渔业生产、管理和销售的信息化。”

 教育部负责人发言:“人才是渔业发展的关键。我们教育部会加强与相关部委合作,优化渔业相关专业的教育体系。在高校和职业院校中,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鼓励学校与企业、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为渔业产业输送更多高素质人才。”

 会议持续了数小时,各部委负责人围绕渔业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展开了深入讨论,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刘强中在听取各方发言后,进行了全面总结:“今天的会议非常成功,大家提出的思路和措施都很有针对性。渔业经济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各部委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农业部要抓好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引导;财政部要做好资金保障和监管;海洋生物保护局要强化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商务部要拓展市场、提升品牌影响力;工信部要推动渔业装备升级和信息化建设;教育部要培养好专业人才。

 “我们要以此次考察为契机,制定详细的行动计划,明确责任分工和时间节点,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同时,要建立定期沟通和评估机制,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确保我国渔业经济朝着可持续、高质量的方向发展,为国家经济增长、民生改善和生态保护作出更大贡献。希望大家回去后,积极落实各项任务,我们共同努力,开创渔业经济发展的新局面。”

 会议结束后,各位部委负责人带着使命和责任离开了会议室。刘强中望着窗外繁华的京城,心中充满了信心。他坚信,在各部门的协同努力下,我国渔业经济必将迎来蓬勃发展的春天,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多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