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同学你跑题了


 服装厂想要办成,拦在第一步的就是办厂资质。 

 林一达自打回京安顿好乐青梅后,便开始往相关单位跑。 

 原本以为这件事办起来会很难,可渐渐地他发现进展竟然格外的顺利,甚至领导们比他这个办厂的还要积极。 

 请着吃了顿饭,酒后畅聊后,他才知道原委。 

 虽然已经八三年,可是年轻人失业率依旧还是那么高。 

 如果自己办厂,哪怕只是个百十人的小厂房,照样能增加就业岗位,提供一份稳定的收入。 

 所以自打林一达往上交了一份报告材料后,进展异常顺利。 

 改、开之初,香江的港商大多对内地还在持观望态度,甚至有的商人并不看好大陆的前景。 

 包船王早在七八年就已经成为七大船王之首,成为当之无愧的船王。 

 他的回家探亲,乃至捐了一座千万美元的旅馆,让那些观望的港商开始蠢蠢欲动。 

 这时候大家才记起来,原来自己的祖籍是在大陆,便开始循着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借着这个关系探亲回果投资。 

 正府对他们的到来当然欢迎,毕竟能拉投资,搞建设,还能增加外汇。 

 所以给的正策力度相当大,办厂所需要的地说划拉就划拉,主打一个必须把人留住。 

 更重要的是把资金留住! 

 可是果内一切都还是刚刚起步,想要投资,只能往轻工业上投。 

 精明的商人志不在此,像是李嘉城,七八年那会儿还不是香江头一搓那批人。 

 他的江长集团在香江的实力只能排在中成,属于中不溜的位置,房地产业务也只是在城郊划拉地皮。 

 正是因为内地大门的打开,他顺着包船王一同回家,捐宿舍捐学校。 

 获得了内地的青睐,得到一些消息,又杀回了香江,开始大展拳脚。 

 说白了,就是商人的目的只是逐利,现在条件不成熟,想要留住很难。 

 林一达跟港商搭不上一点关系,可就是因为这个前提,除国营办厂外的私人建厂现在很有势头。 

 上面也做了一些正策支持,主打一个赶上了。 

 办厂资质在走流程,厂房的问题更是好说,这些年因为效益问题,破产、合并重组了很多小型厂房。 

 林一达和钱度的前期要求很简单,厂房大不大无所谓,先办起来才是当务之急。 

 所以在城郊直接接手了一处现成的老厂房。 

 站在厂房外,所有的建筑能一眼收入视线内,林一达不知道跟谁学的,咯吱窝夹着一个包,开口道: 

 “这厂房说是老厂房,其实也就外面看着破些,进去看还是很好的,收拾收拾就能直接用...” 

 说着,又手指着旁边,“那个是二层的办公楼,后面还有个面积不大的食堂,我带你转转。” 

 钱度跟着他转了一圈,总体上还里说的过去。 

 “厂房面积不大,暂时只能招一百五十个左右的员工,我们办服装厂需要一批缝纫机,这方面需要一大笔钱。” 

 钱度摆了摆手:“这个交给我来谈。” 

 他在等一个时间点,只要时机到了,一切都好说。 

 ...... 

 就在钱度上学,一放假就东奔西跑的时候,几次错过了找上门的屈秋良。 

 除掉服装厂,饭店这边的装修进度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