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人情善事两不误


 一直到中午大阅兵结束,天安门前的游人依旧只增不减。 

 钱度手里的照相机成了香饽饽,好在这次出门带的胶卷足够多。 

 单人的一人来一张,双人的三人的,关系好的或者整个宿舍的,可着天安门的背景,哐哐就是一顿拍。 

 “钱度,这照片什么时候洗出来啊,多洗几份,不行我们给你添点钱。” 

 隔壁宿舍的梁东新搭着钱度的肩膀,这厮是经济系四班的,一张骡子脸感觉比刘海生还难脱单,可恰恰人家就脱了,而且还是来北大第一个学期期末之前脱的。 

 钱度今天心情相当不错,哪在乎这点钱,摆手道:“点下人头,我给每人洗一份。” 

 “那这钱...” 

 “不用,谈钱多见外,回头请我一杯奶茶就行。” 

 “就那个童童奶茶店卖的珍珠奶茶是吧?好说,回学校我就请!” 

 一旁跟在钱度身侧的韩子童忍不住嘴角一咧,她们外语学院隔几天就有人拿着吉他,或者鲜花乃至自己写的诗歌朗诵表白的。 

 不管成功不成功,单就这大庭广众下的勇气,宿舍舍友都觉着是件很浪漫的事,可她却不见得。 

 论浪漫,还有谁比钱度会来事儿的。 

 一枝花或者一束花,还是一首自己写的打油诗? 

 韩子童觉着都弱爆了,以她名字命名的奶茶店了解一下,还有钱度那天给自己唱的夜空中最亮的星。 

 如果论浪漫,她觉着钱度就是最会搞浪漫的人,不然她也不会被这个家伙迷的死心塌地。 

 一伙人下意识的组成了一个小团队,走哪儿都相跟着,最后中午还是aa制,寻饭馆下了顿馆子。 

 街道上的过节气氛要多浓重有多浓重,这种情况下,很多家庭一家几口子也不回家开火了,纷纷寻落饭店庆祝。 

 寻常十几平的小饭馆都这情况,轩鼎楼的生意自是不用多说。 

 钱度没往自家酒楼带,也没大手一挥,说什么大家敞开吃随便造,这顿他请客。 

 人太多,太杂,aa制反而氛围来的会更好一些,自己要是出头当大款,很可能会在不少人心里落闲话。 

 国庆三天,对学生和大厂职工来说,可能是最幸福的休假时间。 

 可对街边的餐饮行业和服务行业来说,就是痛苦并快乐着,当然快乐大于痛苦,京城这几天的人流量实在太过庞大。 

 三庙街,前门大栅栏,到处都是郊区乡下,乃至外地人来溜达赶集会的,比钱度儿时记忆里的镇上集会还要热闹。 

 隔天抽空,钱度把胶卷送到大北照相馆。 

 “单人的一份,以此类推,照片上有多少人,就洗多少份儿。” 

 “得咧,您看用不用相框裱起来?” 

 大北照相馆,是京城出了名的拍婚纱照的店,钱度瞅着展览的婚照,一家四口照片,乃至四世同堂的照片。 

 点了点头。“不用都裱,先备着,回头我过来取的时候再说。” 

 店主也没有谈价格,毕竟钱度之前来送过胶卷,相互都认识,知道这是位不差钱的主儿。 

 从国庆前两天开始,轩鼎楼的生意上午十点开业,一直到中午三点才能歇业,下午更是六点开始,晚上十点半才开始收拾。 

 钱度没有图省事去后院吃饭,毕竟生意忙,自己这个当老板的啥也不管,总不能再添麻烦吧。 

 “这几天大家辛苦了,加班费每人每小时五块钱,那个员工伙食的标准往上提一提,再去搬几件北冰洋过来用冰柜镇着,谁渴了随便喝,不用走账,算我请的。” 

 钱度把钱塞给罗俊东,后者也没拖沓,酒楼虽然平常都是自己管着的,可那是钱度不提。 

 如果提了,绝对得无条件服从,还得把交代下来的事办好办的漂漂亮亮的,这是他爹老在就老叮嘱过的。 

 罗俊东利利索索的搬了十件北冰洋回来,员工只要是去后院,麻溜开一瓶,吨吨吨喝个底掉。 

 嘴瘾解完了,剩下的也不好意思直接整瓶拿回家,故意开一瓶只抿一口意思是喝不完,下班往家里带给自家小子。 

 店里的管理相当轻松,其实直接拿回家钱度和罗福才也不会说什么。 

 酒楼经营对员工来说,宗旨就是诚信,敬业,友善。 

 满足这三点就够了,像后厨的掌勺师傅罗福才也默许每天晚上带一个菜回家,当然得有一个价格标准,总不能抱碗佛跳墙回家吧。 

 这是以前老酒楼的规矩,掌勺师傅有权利每天下班拿一个菜回家,钱度也点过头了。 

 因为就算你不明说,干餐饮的,甭管以前现在,后厨谁不往家里偷偷顺点作料薅饭店羊毛的。 

 同行基本上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羊毛薅的再多也只是羊毛,别过分的薅羊毛顺带薅走一只羊腿就成。 

 而且酒楼满打满算也就三个掌勺师傅,罗福才第二批徒弟,虽然也已经开始练习简单的小炒了,不过还没这个资格。 

 武大业头一批师兄弟三人为了分店出师的有些赶,第二批罗福才是真训真骂,光是受不了委屈的就跑了四五个。 

 钱度在酒楼没待多久,跟罗福才打了个招呼,驱车去了林一达家。 

 国庆节假期最后一天,是他和乐青梅结婚大喜的日子。 

 今天下午,钱度就得早早过去帮忙。 

 没有订轩鼎楼在饭店办婚事,林一达倒是心动,毕竟省事儿嘛。 

 可林茂元老两口不同意,说什么结婚这种大喜事儿在家办才叫个热闹。 

 老两口贼强势,林一达原本还想去自己买的新院子办喜事,可他们觉着就在钱粮胡同办最好,邻里街坊也热闹些还不用来回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