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夜里暗暗一度抹泪
“嗐,啥烟也得人抽不是,您老再来一根?”
钱度当然不会顺着接茬,哪怕话里没坑,他也不接。
老头儿上下打量了他几眼,嘴里叼根,右耳朵再卡一根。
嗒~
“呼~爷们儿打哪儿来的?”
“东城六四胡同十七号院儿。”
“谁问你住哪儿了,哪个学校毕业的。”
老头儿撇了下嘴,不过看钱度的眼神儿又有点不一样了,六四胡同那地界紧挨着史家胡同,关键是独门独院的居多。
以他这么多年练出来的火眼金睛来看,这小子从模样和气质上就不是穷人家能养出来的。
可家里要有关系,去哪儿不好,能来工商联。
这地儿可是出了名的晋升慢,是升迁无望的养老圣地。
钱度叼嘴里也陪了一根,反正也没人规定门口不能抽烟,应道:“我是北大经济系八三届毕业生,钱度,您叫我小钱就成。”
“北大?那你怎么分这儿了。”
“都是为人民服务嘛,那什么大爷,我这去哪个办公室报到?”
老头儿指着门口,道:“先在这儿等着,待会档案室的王科长过来,我指给你。”
话落的功夫,又有四名年轻人停在了门口。
从身上那股朝气蓬勃的劲头就能看出来,绝对是刚出校园的大学生。
“你好同学,请问你也是过来报道的?”
钱度笑道:“对,不出意外的话,大家以后就是同事了。”
“你好你好,我叫于丽丽,毕业于地质大学...”于丽丽热情的伸手作自我介绍。
有种一群新手出新手村偶遇的既视感,从碰面再到熟悉,下意识的选择了扎堆抱团。
两女两男,除了于丽丽以外,另一个女孩儿叫朱婷,俩男生一个叫李询,一个叫陈高远。
颜值都中规中矩,关键是脸上那一直存在的阳光劲儿很容易感染人。
工商联主办公楼是一栋三层楼房,左侧有一溜平房,前面是自行车亭,办公楼右侧是一排二层楼房。
五号人身着正装站在门口,墙上竖着工商联的牌子,最上面是红色的果徽。
正值八点上班时间,毫无疑问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王建交骑着二八大杠,大老远就看见门口站着几个年轻人,眼珠子一动,不由放慢了速度。
铃铃铃~
门卫老头儿头也不抬,道:“人来了,嘴巴都甜点儿。”
几人面面相觑,嘴再甜也得知道这人叫什么,什么职务不是,很明显老头儿这话就是冲最先来的钱度说的。
王建交停在门口改步行,带着眼镜,腰杆倍儿直溜,脸色平淡。
钱度主动上前,道:“王科长您好,我们是来入职报到的。”
“哦,报到的...叫什么名字?”
“钱度。”
王建交扫过身后四人,李询带头机灵的麻溜上前打招呼。
“行了,跟我进来吧...葛大爷早啊您?”
“王科长早...”
等王建交把自行车停好,才带着钱度一行人进办公楼。
正门进去,正对着的就是左右两道楼梯,一行人噔噔噔上二楼,左拐至最里面的办公室。
王建交进屋拿出几份表,道:“先把你们的介绍信和个人档案袋给我,再把这一式两份的表填了。”
一份个人信息登记表,几人掏出笔写的功夫,王建交把他们的介绍信挨个看了一遍。
登记表填好,检查完,又带到楼梯口第二间办公室。
砰砰砰先敲了三下,王建交才推门。
“孙姐,忙着呢?入职的新人我给你带来了。”
“进来吧。”
钱度进屋看向办公桌里起身的女人,记忆里,刚才在门口的确有这人的印象,当时俩人还对视了一眼。
哪怕知道自己是新来的,做完登记后会找过来,可人家也没有在门口多说一句。
甚至连门卫那老头儿也没逾越,而是先按着组织程序,让他们等王建交。
虽然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事情,如果不是那两支烟的
交情,可能老头儿也不会特意哼一声。
孙芳起身迎过来,笑道:“刚才在门口就看见你们了,不错不错,还是年轻人有朝气。”
“谁说不是呢,看到他们,我又想起了我刚毕业那会儿,可惜了,岁月不饶人,现在一转眼都成中年大叔了。”
王建交搭着茬,继而摆手道:“这是主管人事的孙芳孙处长,你们接下来要进行为期一年的实习,实习期满才能转正,还不快打招呼。”
“孙处(孙处长)!”
“那什么,孙姐你先忙,我就不打扰了。”
等王建交离开,孙芳看着他们笑道:“既然来了这里,不出意外的话以后大家就是同事了,我是人事的副处长孙芳,李处长主要工作在统战那边,所以这里人事上主要由我负责。”
“咱们工商联呢,虽然比不上中组和财正、民政那些部门,不过胜在工作压力没有那么大,你们这几天先熟悉熟悉工作环境,认识一下单位里的老人。”
孙芳又坐回办公桌里,拿出一份时间表递给几人。
“这是上下班时间表,实习期间最好不要迟到,也不要早退。”
工商联内设有四个大部门,一是办公室文职,里面包含机关文秘,文件打印收发,档案管理,财务,人事,后勤服务等等。
二是会员部,负责发展和管理行业商会,会员数据管理和做好工商界代表人士政治安排的推荐工作,还有做好民企私企的思想工作。
除此之外,还要负责做好联系国内各省友好商会的联系工作。
三是经济联络部,主要工作就是展开经济服务活动,给企业提供信息,融资,政策和法律咨询服务,反映诉求,提供指导帮助。
除了本地和国内的商会,还要对接港商。
四是宣传调研部,简单形容就是调查研究,协调,指导各行业商会的工作,组织工商联界为协正提供会议的大会发言和提案。
孙芳不厌其烦的解释清楚,又掀开王建交送过来的几人的资料。
一一看过再合上,看向他们:“实习期是一年,你们有没有什么想法?”
几人用余光来回打量,最后还是于丽丽先站出来,道:“孙副处长,我在校期间在校内的杂志期刊发表过文章,我想做一些文秘类的工作。”
李询见有人开口,第二个笑呵呵的跟道:“孙处长,我想去经济联络部锻炼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