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冀州有义士,兴兵讨贼凶!(第2页)

 反而还是有所留手的。

 更别说,这只是其中的一点好处。

 而作诗逼士族豪强们团结一致的第二点好处。

 也即是士族豪强们团结在一起了。

 想一同抗敌。

 那么自然会选择一个号召力强的家族当领头人。

 不然一起抗敌没首领带领,或者没一个难以服众的人,又谈何团结?谈何抗敌?

 所以…

 这个人选是谁?

 这点不必多说。

 作为冀州最大,根基最深的家族,长安荀氏首当不让。

 而荀氏首当不让。

 那么尽管屡败,但顶着荀氏继承人身份的荀瑾瑜自然也理所应当。

 毕竟荀氏族长在司隶。

 而冀州刺史荀固安又身死。

 那么你们不推荐他们两者声望之下,身为继承人的荀瑾瑜又能推举谁?

 更何况这也是礼法问题。

 家族中,“嫡长子”就是为所欲为。

 袁绍袁术那种例子终究少见。

 只能说袁术不争气,声望没袁绍高。

 (吐槽一下,而且袁术长的也没袁绍好看,绍有姿貌威容,能折节下士,士多附之,古代也看脸。)

 因此,这就是荀瑾瑜谋划中的第二点好处。

 成为盟主,她自然也能统帅全局,把冀州的士族豪强们拧成一根绳,利用他们的力量用以抗击吴信。

 也能利用自身谨慎的性格,避免出现意外。

 因为她虽利用士族豪强,但也是真不相信士族豪强。

 这个不相信,不是不相信他们的能力。

 而是不相信他们的秉性。

 毕竟她敢打赌。

 要是她没能亲自看管的话,怕是什么出嘴不出力,或者什么时候把她卖了都说不定。

 想到这,荀瑾瑜摇摇头,暂且抛开多余的思绪,重新把注意力投向模拟。

 因为,不出她意料的。

 没过多久,在外部的威胁下。

 她预料中的设想已经在上演了。

 【大夏三年十二月十七日,你回到冀州首府邺城,利用身份紧急召集遍布冀州的荀氏子弟回守,商议抗贼之法。】

 【而同时,吴信也率众抵达飞狐陉外。】

 【可能是因为屡次大战,军中出现了一些不知名的原因,使得这次吴信休整了许久,也没有发起进攻。】

 【可这却丝毫没有影响冀州士族豪强们的惶恐之心。】

 【飞狐陉,并州通往冀州的最后一道关隘。】

 【冀州多平原。】

 【也就是说,这道关隘要是再被攻破的话,那么吴信便是长驱直入,他们也将要直面战火。】

 【巨阀鸿勋皆伏诛。】

 【没有人怀疑吴信这一句诗句其实是你作的空话。】

 【毕竟他打着为兄弟复仇的旗号,在并州做着那么“大逆不道”的事情,怎么可能会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