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万世之名(四千大章)(第2页)

 他和朱祁钰亲自上阵,率京师留守的一万军马力抗瓦剌,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 

 又联合朱祁钰,开创了景泰中兴,挽救了大明被朱祁镇拖垮的国势。】 

 朱元璋本就有迁都之意,国家南北分割太久,金陵奢靡,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所以才有朱标巡视西安考察迁都之事的准备。 

 他没想到,自已没做成的事情,居然让老四这个傻小子做到了。 

 但老四迁都北平,看来也是在金陵受了委屈啊。 

 那些官绅集团,在江南沆瀣一气,连根拔起甚至要废了大明的社稷,自已这么敢杀的皇帝他们都敢如此胆大,可想而知,老四当初遇到的阻力应该也不小。 

 其实,朱棣迁都就是想着,你们不配合,呵呵,我不陪你们玩了,大明皇帝要回到他忠诚的顺天府! 

 但,朱元璋还是很生气,“他么的朱老四!你跑到了北平,你让你爹娘孤单的留在应天府是不是!” 

 “你眼里还有没有我这个爹了!” 

 “爹!爹!我错了,我将来继位后,我一定把你的坟迁走!”朱棣死死的抱着老朱的大腿,不让他踹自已。 

 “什么?你还想继位?你要造你大哥的反不成?” 

 “爹,你怎么给我挖坑啊!” 

 “好了,父皇,四弟,咱们继续看天幕吧!”朱标劝道,“这位于少保不愧是让四弟爷孙三代人看重的人物啊,力排众议,拒绝南迁,还能以京师留守的弱军对抗瓦剌大军!” 

 “既能领军平叛,又能开创盛世,中兴大明,这样的臣子,孤佩服啊!” 

 ...... 

 朱棣看着眼前的画面,心中充满了愤怒和不满。他怒目圆睁地盯着天幕,咬牙切齿地说道:“也先,你这老小子竟然还不知悔改,真是皮痒难耐!上次教训不够深刻吗?居然胆敢围困我大明的京师!” 

 宣德帝此时心情激动,眼眶湿润,感慨万分:“朕果然没有看错于谦!关键时刻,他挺身而出,力挽狂澜,拯救了我大明的危局!” 

 一旁的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相互对视一眼,露出欣慰的笑容。他们想起了当初对于谦的培养与期望,如今终于得到了回报。杨士奇感叹道:“我们选择培养于谦果然是正确的,他不负众望,不仅得到了三位陛下的认可,更是在青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此等后生,真是令人敬畏啊!” 

 ...... 

 大唐 

 李世民对于谦的能力和个人的品德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扬言道:“立德啊,给朕把这首诗记下来,朕要好好的临慕和拜读!” 

 阎立德应下。 

 【1457年,于谦被斩,天下冤之,都督同知陈逵被其忠义感动,收殓其尸! 

 他在这个污浊的世界干干净净的走完了自已的一生。】 

 天幕上,于谦刚毅的拒绝了来劝他的大臣们,拒不认所谓的“罪”。 

 最后,在顺天的大街上,于谦

被押赴刑场。 

 这一天,京城的百姓都出来了,他们站在大街上看着那位拯救了京师、救了全城人的命唯独救不了自已的少保,他们默默无言。 

 没有人说话,但他们注视着于谦一步步的走向刑场,悲伤之情溢于脸上。 

 于谦被捆束着,他的身上被立着一块“叛国逆臣”的牌子。 

 于谦没有为自已辩解,他所做所为也无需辩解,“要留清白在人间”。 

 【网友说: 

 “朱祁镇下令抄了于谦的家,然而抄家的锦衣卫掘地三尺也没有在于谦的家中找到值钱的财物,他们只搜到了一身洗的发白的官袍,和老朱定下的那些可怜的俸禄银。 

 要知道抄家,锦衣卫可是专业的。 

 这群锦衣卫最后跪在朝廷配给于谦的府邸里,失声痛哭,他们不敢相信,自已居然要搜刮的人是一位这样的清官。” 

 “于谦能拯救得了大明,但他拯救不了自已。” 

 “为于谦行刑的刽子手,在杀掉于谦之后,因自责而了断了自已的性命!” 

 “全天下都知道于谦是一个清官、好官,唯独朱祁镇。这可是三个皇帝倾心培养的种子啊!” 

 “于谦于少保,他做到了和他的偶像文天祥一样,没有愧对这个天下!他的功绩和声名将被千古传唱!而朱祁镇,哪怕他是皇帝又如何,照样千古骂名!” 

 “所以说朱祁镇遗臭万年是活该,他对大明唯一的作用就是生了好儿子。成化帝一继位,就为于谦洗刷了冤屈,恢复他生前所有的官身并追封,并且诏告全国。 

 弘治帝也是,多次对于谦案进行平雪和加封。 

 万历帝也是,直接为于谦盖祠堂、加谥号。 

 哪怕明朝的后继者,清朝的皇帝,也是对这位民族英雄大加赞赏!” 

 “于谦:红衣官袍是百姓血染,我穿蓝,图个干净!” 

 “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 

 “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于少保千古!!!我大汉之风骨,民族之脊梁!” 

 “忠心义烈,敢与日月争光!” 

 “朱祁镇,明朝最差的皇帝!没有之一!他活着就是浪费粮食!” 

 “猪骑朕不是典型的老子英雄儿废物吗?” 

 “猪骑朕从小长于妇人之手,与无根之人为伴,不像他爹情有可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