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再叙崖山(第2页)

 “本来看的我热血沸腾又感动,然后仔细一想,我是元兵。——内蒙古” 

 “宋朝太重文了,皇帝还处处被大臣管着。” 

 “宋朝的开国皇帝得位就是武将篡位,然后整个宋朝都在防这个。” 

 “可别瞎说,赵匡胤可没重文轻武,真正开始全面打压武将是从驴车皇帝封神的高梁河之战开始的。” 

 “宋朝的武将好多自已写的诗词比自已指挥的战役还要出名,你们不觉得可悲吗?”】 

 嬴政感觉自已已经见怪不怪了,天幕上多次点名这个宋朝,说是排名要比清朝高,但在他看来也好不到哪去。 

 一个只会被异族不断欺辱的王朝,不能为自已的忠臣良将们出头的朝代,有什么用? 

 现在他倒是又知道了一点,这个宋朝的开国皇帝是武将造反得来的位置。 

 刘彻:“武将谋国,难怪这宋朝如此重视文臣而轻视武官。阴阳失衡的道理都不知道,这皇帝也不知道是怎么当的。” 

 李世民:“在我大唐,文官亦能上阵杀敌,武官也能官拜宰相,自古以来从没有重文而休武、重武不修文得以强盛的王朝。说到底,一个国家的强大还是看的他的兵马!” 

 ...... 

 赵匡胤在听到“驴车皇帝”这个称号的时候就感觉不好了,这一听就不是什么正经称号。 

 在历史上他只听说过一个羊车皇帝,没想到大宋居然卧虎藏龙,出了一个驴车皇帝! 

 按照天幕上后人的意思来讲,大宋在他这里根子还没乱,从他驾崩后,后面的那个驴车皇帝应该是打了大败仗,所以才和整个国家对外政策变为内向。 

 不对啊,德昭自幼聪颖,这孩子又被俺送入军营历练,将来虽说不至于能统率什么大兵团作战,但作为一个皇帝,该有的军事素养足以他治理国家了呀? 

 莫非德昭早逝? 

 赵匡胤想破了脑袋,也没想出个所以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