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惺惺相惜的两大帝国


 【但是,史书记载的也很清楚,大秦,也就是罗马来的并非使者,而是贾人。 

 这里也很值得考究,但最合理的答案只有一个,为了丝绸,只有这百倍利润才能让商人有了无视风险不辞劳苦的信念。 

 从罗马到交州,这名商人走从红海出发,绕过印度到宝石之国锡兰停靠。从锡兰向东,过马六甲海峡后沿中南半岛东部一路北上,最终就到达了交州。 

 这条航线在当时可以说九死一生。 

 由此更可见路途之艰辛,利益之巨大。 

 只不过很可惜的是,这位商人始终没有去过蜀国,而且根据考究,他来到华夏的时间,就是诸葛亮打通蜀身古道的那一年,也就是说,华夏再次主动掌握了丝绸西去的出口路线。】 

 曹操:“大耳贼居然掌控了丝路的另一条线?不可能!绝对不可能!孤派兵击乌桓、鲜卑、羌戎图什么?又是劳师远征、又是派兵驻守、设立长史府,这大耳贼居然只靠收复西南夷就做到了?” 

 刘备在脑海里思考了一下刚才天幕放出的亚欧版图,在空中伸手自已比划了几下,道:“这个大秦商人倒是个好汉子,如此遥远,起码有六七万里,且来路艰辛九死一生。” 

 “宪和倒觉得,未来有朝一日能替主公出使大秦打通来回丝路。”简雍请命道。 

 “简宪和?就你听到马蹄声都能吓得先躲一边去的胆子?你行吗你?”张飞说的自然是当年四人在涿县的事情。 

 “张益达,我真是受够你了!!我要和你......我要和你单挑!”看到自已年轻时候的糗事又被张飞拿出来笑,简雍气得面红耳热。 

 “好了,三弟,怎么和宪和说话的?”刘备拉住气头上的简雍,然后训斥了一顿张飞后,回头问向孔明,道: 

 “孔明怎么看这大秦商人?” 

 “海路来回七万里,即使是走博望侯张骞的路线,也要五万里,路途遥远且经数国,只能说是财帛动人心。” 

 大明 

 洪武时期 

 本就一直被提点的老朱,刚才就下决心要收复西域,现在又得知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一路的暴利,这让他不得不真的重视这条商路了。 

 “韩国公如何看这丝路之事?” 

 老朱现在是心里憋着一肚子气,刚拿下了胡惟庸,还没论罪,但他的政策已经被后人点名多次了。 

 一想到这群士人欺自已出身布衣,公然结党,欺罔圣听,建议自已海禁的种种,老朱只觉得都该杀,这群欺瞒圣驾的贼都该杀! 

 难怪要朕海禁,是想自已把握着丝路的利益吧? 

 朕怎么说我大明为何税收不如前宋,原来还少了丝路这条商路。 

 李善长低着头支支吾吾,满头大汗,半天都不能给出一个狡辩。 

 【另外,在历史上还有一个值得一提的趣事,也就是我们刚才的话题。 

 便是讲的是大汉与罗马的唯一一次正式交流。 

 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的大汉与罗马,彼此双方肯定是十分好奇的。 

 这些我们在古籍上也能经常看到欧洲人对华夏的追捧。 

 公元97年,甘英奉西域大都护班超之命出使罗马,但受到了安息的阻挠。 

 史书上虽然记载的简略,我们却可以依然从中得窥一斑。大概讲的意思是,安息人将甘英引到海边开始满嘴编胡话: 

 哎呀,不说哥们,我给你说实话。我们这里要是去罗马的话,顺风得航行三个月,要是逆风就了不得了,至少也得两年。 

 这一路遥远,海路迷茫。我们每次去罗马啊,船上需要放足够三年吃的粮食才敢走! 

 你看看这多危险啊!您可是天国的使节,怎能让您如此犯险呢? 

 而且这海啊还能惑人心智让你思念故乡,情不自禁投水而死! 

 这怎么会是假的呢?我们祖祖辈辈都是这么传的。 

 但是由于安息224年就彻底灭亡了,这块地方后来也几经战乱,史书啥的一本都没,所以没人知道当年怎么骗的。 

 以上只是主播的个人猜测。 

 而我们现代学者研究,一般认为甘英看到的是波斯湾出海口,也就是在扎格罗斯山脉

和莫克兰海岸山脉中间。 

 往西北方两千公里就到了罗马,属于擦身而过。 

 而且,甘英也没有地图,他不知道安息其实海路、陆路都和罗马接壤,属于邻居。】 

 大秦 

 嬴政:果然是蛮夷小国,居然欺瞒大国使者,雕虫小技,只图自已利益。灭亡的好啊,这种满嘴胡话的国家就该消失在青史之中。 

 刘肇:安息是吧?朕揍贵霜的时候你在旁边是没感受到有多疼啊,居然敢欺瞒大汉的使节。 

 班超:你别说,这次我还真知道了。 

 甘英:......感觉自已被冒犯了,好丢人啊,后人看到我这段历史该不会嘲笑我吧。 

 大唐 

 甘露殿内的君臣却想到,如果汉朝和罗马真的交往相识,该会怎样? 

 尉迟敬德冷笑道:“班定远开辟西域都护府,畅通了博望侯的丝路,这个安息蛮夷之国,却窃据华夏与罗马的上路,来往财宝关税岂不是皆被他们可以随意掠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