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历史第一人


 【“先帝托孤于我,十几年来我戒慎恐惧如履薄冰。 

 如果这大汉的江山,断送在我的手中,我霍光虽死,又有何面目见历代先帝于地下!”】 

 天幕上,霍光一身着甲,骑着高头大马,对着身前的羽林军道。 

 画面再次一转。 

 天幕上尚书令张安世宣读完诏书后,转身对着上座年轻的太后一礼。 

 一旁的披甲的霍光便给兵士眼色。 

 而在这未央宫承明殿上,一身龙袍的青年男人跪在地上,一脸的哀求和谄媚道:“求求你,再让我当三天皇帝,三天,就三天!” 

 尚书令冷哼一声,冷眉瞪道:“二十七天就二十七天,一天也不能多!” 

 【汉昭帝无疑是一位贤明的皇帝,昭帝期间,大汉在霍光等群臣的辅佐下,国势蒸蒸日上,一切都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 

 公元前74年,元平元年,刘弗陵年仅二十一岁,驾崩于长安未央宫。 

 这对于刚刚结束了改革阵痛期,走向高速发展的大汉无疑是一个晴天霹雳。 

 也正是因为昭帝多病,所以哪怕十四岁亲政后,仍然选择委政于霍光的原因。 

 故而,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苏辙也对此评价过:昭帝享国十三年,年甫及冠,功未有见于天下,其不及成王者亦远矣。天寿虽出于天,然人事常参焉。故吾以为成王之寿考,周公之功也;昭帝之短折,霍光之过也。 

 但不管如何,年轻的昭帝并没有留下任何子嗣,如一架在驰道上奔腾的马车的大汉,迫切的需要迎立一个新皇帝。 

 于是,昌邑王刘贺走到了大汉枢臣们的眼里。 

 刘贺,继承其父刘髆爵位,乃汉武帝之孙。 

 早在昭帝末期刘弗陵病重之时,刘贺就多次派遣王国大夫来到长安做了很多仄注冠用来赏赐大臣和奴仆。 

 而在昭帝病危时,刘贺还照常跑马打猎射鸟,跟饲养马的奴隶、掌管膳食的厨子游玩相处寻欢作乐,骄横放荡不守规矩。 

 这也为后来的政变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