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细说开元(第3页)

 最后呢耗了九十年的时间,乐山大佛最终建成。 

 如此庞大的工程,所消耗的民力、物力,其中可想而知。 

 而这全靠海通的化缘善款得来的建设资金。 

 可以说,开元盛世实至名归了。 

 这是一个让所有老百姓都能吃的上肉、吃饱饭的时代,这是一个藏富于民的时代。 

 这是一个人们不再因为饥饿问题困扰,从而解放了大量的生产力,将各个领域发展繁荣的时代。 

 这是一个民族自信极其巅峰的时代,唐人的身份是世界上最高等级的种族,无论走到何处,你的一句“大唐而来”,瞬间就能被引成上宾,甚至成为当地国王贵族的座上客。 

 无论你在大唐是什么样的身份,在外面,你就是受人尊重仰望的“唐人”。 

 这是一个无数唐朝诗人歌颂的时代: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双阙龙相对,千官雁一行! 

 恭已临四极,垂衣驭八荒!”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 

 “昭昭有唐,天俾万国。” 

 ...... 

 大唐的盛世由此可见一斑,我们能从史书中,当时的诗作中,各国的记载中,窥见力压万国的盛唐究竟有多么的宏伟壮阔。 

 而李隆基,毫无疑问是缔造了这个盛世的千古半帝!如果他真的早死,那他在大唐的地位只仅次于唐太宗李世民。 

 在华夏历史的地位,将会是仅次于嬴政、刘彻、李世民、朱元璋,排于历史前五,成为真正的千古一帝。】 

 “千古半帝?”嬴政差点笑出声来,因为他也想到了天幕刚开始播放的意难平视频。 

 再一联想这个由李隆基亲手开创出来的盛世,观其气象,是毫无疑问的盛世,前面说的那几个再怎么大治和开元还是有不少差距的。 

 但这个李隆基,自已又亲手毁掉了这个无与伦比的盛世。 

 当真是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如果这个李隆基真的像天幕所说那般,恐怕千古一帝里,地位还要超过朕了。”嬴政道。 

 大汉 

 “朕觉得这些诗词还是不如我大汉的有气势啊!”刘彻道: 

 “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致,皆为汉土!” 

 下面的大臣则是有人在心里想给小猪陛下说: 

 陛下,咱没人家领土大啊! 

 但大臣们嘴上还是恭喜道:“陛下,看来纵观华夏历史,千古一帝也才四位,而我朝陛下更是名列榜中啊!” 

 “恭喜陛下,成就千古一帝!” 

 千古一帝?这个后人说了那么久的、那么闪耀、那么宏大的称号,原来数遍史书,也才只有四个啊。 

 由此也更见其含金量! 

 跟着千古一帝干活,由此可见我们的含金量! 

 我们的大汉蒸蒸日上! 

 大唐 

 贞观臣子们,看着上座的贞观上将自从天幕开始讲大唐的盛世后

,这个嘴啊,都没有合拢过。 

 刚开始还是比较矜持的,还有心情让他们自矜点。 

 现在陛下是也不装了,更是嘴角都没平过。 

 房玄龄笑眯眯的道:“陛下能成千古一帝那样的圣君皇帝,于大唐而言是荣耀,于我等而言则是三生有幸啊!” 

 佛教此时传入华夏已经五百年了,三教合流后,佛教三世观、普世观已经深入人心。 

 魏征道:“陛下还是莫要忘记君臣舟水之道啊!莫要因此而怠政松懈!” 

 李世民摆了摆手,道:“后人如此夸耀大唐的功绩,又如此看待朕这个天子,朕又怎能让后人失望呢?” 

 “哎,只是这个小混蛋啊......千古半帝,千古半帝......” 

 想到李隆基的这个称呼,李世民也是无奈的叹道。 

 开元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