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王玄策(第2页)

 大唐的战略目标始终放在了丝绸之路上。 

 对于出河西,出西域,让大唐饮马于地中海,与罗马帝国接壤,不让中间商赚差价,这才是大唐的目标。 

 所以,王玄策在天竺取得的胜利也因此不受重视。 

 而且,与当时其他唐朝将领的众多对外作战的大胜相比,王玄策所做的事也并不出众。 

 毕竟,当时谁要是没有灭国过,就不配被称为将军。 

 二百骑兵灭薛延陀的李世勣 

 三箭定天山的薛仁贵 

 单骑入阵王忠嗣 

 深入万里高仙芝 

 打仗如喝水、灭国如谈笑、弹指灭国无数的李靖 

 一军灭高昌的侯君集 

 等等诸如李道宗、薛万彻、薛万均、契苾何力、苏定方、黑齿常之、封常清、刘仁轨、哥舒翰等等这些灭国、拓土、拒敌的名将比起来。 

 王玄策的战绩在唐朝并不显眼,太宗皇帝以及后来的高宗皇帝也并未给予了太多关注, 

 就连史书都写得十分敷衍和简单,只有寥寥数字:大破之、又破之、进击之、灭之。】 

 嬴政哑然,这李唐一朝未免也太武德爆棚了吧? 

 天幕刚开始出现的时候,被奉为千古一帝的他内心是豪情万丈的。 

 对于后人认可和夸赞的功绩也是倍感光荣加身。 

 可是这些后辈们,竟然一个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啊。 

 “哎,我大秦还仍需努力啊!” 

 嬴政觉得自已有些失相了,如果后人还没有自已这个老祖宗干的好,那才是真的令他失望。 

 现在,他看着这些后人文治武功,只觉得也面上增辉,倍感有面儿。 

 毕竟,不是说百代皆行秦政法? 

 “这大唐......”刘彻已经无话可说了,喃喃道:“后人说朕的大汉为后世开创了武将的最高荣誉,这大唐则不然,这是让后面的朝代没有活路啊......” 

 殿内臣子纷纷点头。 

 人家只是扣押了一下你的使节,你就灭了人家国家? 

 拜托,要不要这么争面子啊? 

 你这样搞得我大汉忍辱负重七十年很没面子的。 

 虽然同为华夏子孙,看了觉得很解气,这事儿也办的很漂亮。 

 但是,你大唐让后面的朝代怎么办?以后的大伙儿还咋活啊? 

 这同时也是很多朝代,此时正在观看天幕的人们的心声。 

 【虽然唐史对王玄策的战功写的很敷衍,但王玄策的贡献最大的却不是这场灭国战绩。 

 自贞观三年,玄奘法师从长安出发西行求法,一路到达天竺国,来回往返十七年,带回大小乘佛教经律论共五百二十卷,六百五十七部。 

 归国后受唐太宗召见,住长安弘福寺,后又住大慈恩寺,主持唐朝佛法。 

 他对于大唐最大的贡献不是将佛教发扬,而是玄奘法师旅程五万里,所历一百三十八国。 

 归国后写了一本书叫做《大唐西域记》,这本书记载的是玄奘从长安(今西安)出发西行亲身游历西域的所见所闻。 

 其中包括有两百多个国家和城邦,还有许多不同的民族。 

 书中对西域各国,各民族生活方式、建筑、婚姻、丧葬、宗教信仰、沐浴与治疗疾病和音乐舞蹈方面的记载,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不同深度反映了西域的风土民俗。 

 可以说,对于西晋灭亡后,西域的信息于中原王朝已经间隔三百年时间了。 

 而玄奘法师则为大唐带来了一手最全面最新的战略信息啊! 

 开句玩笑话,玄奘法师可谓是战争间谍老祖,提前十几年就帮大唐踩完点了。 

 当然,这是戏言。 

 同样的,王玄策的贡献也是于此。 

 王玄策从天竺俘虏带回了工匠无数,这其中便

有糖匠。 

 自从南北朝时期,天竺的蔗糖传入中国,便为华夏古代又增加了一种糖类。 

 二凤登基后,多次遣使往天竺求蔗糖制造之法,而阿三们始终不给。 

 王玄策将蔗糖法带回了大唐,贞观的制糖业才有了长足的发展。 

 后来大唐直接将这个好不容易得来的制糖法,由鉴真和尚带到了倭国,让倭国直接坐享其成,真是可叹啊! 

 唐朝时蔗糖只有红糖,到了明朝才有了脱色程序,让红糖变成了更加纯净的白糖。 

 这在《天工开物》上是有记载的。】 

 “战争间谍?”刘彻咀嚼着这四个字,“意思就是战前派人先潜入敌方,然后收集情报,再反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