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唐十八陵


 【华夏上下五千年,无论是曾经一统天下的大秦,还是强盛至终的大汉,或者是富甲世界的大宋、铁血著称的大明...... 

 从来没有一个朝代,能在中国人的心里住着很长很长一段时间。 

 唐朝自古有百姓哭昭陵的传统,而李世民的昭陵在我们现代也是祭祀不断,游客很多。】 

 天幕放出了昭陵前,一群现代服饰的游客们参观祭拜太宗皇帝的画面。 

 李世民颇为感动,“难免后世之人有心了。” 

 看到昭陵被修正维护完好的模样,二凤心里的那口气也舒缓了下去。 

 【很可惜,李世民的昭陵在唐亡之后的第二年就被盗了。 

 根据史书记载,公元908年,以贼寇出身的后梁将领温韬温韬聚众嵯峨山,大掠关中,并将唐十八陵全部盗掘。 

 昭陵被打开后,温韬兴奋异常,还亲自下到昭陵地宫,当面指挥,将昭陵之全部珍宝,全部盗出。车拉马驮,动用了几千名士兵,花了一个多月的才基本盗完。 

 虞世南就曾在贞观十年的时候苦心劝说二凤,不要修建那么大的陵墓,不要带那么多的财宝,将来会被贼人所惦记。 

 忧虑了很久的二凤最后还是听了劝,金银珠宝全部不带,只弄了一些自已喜欢的瓷器、珍宝、书画等。 

 包括失传的华夏第一草书就相传被二凤带到了昭陵。 

 坊间一直传闻,温韬曾经把太宗最喜欢的包括《兰亭序》在内的珍贵的书画盗出,可他早年落草为寇,被朱温打败当了正规军,从未读过书的兵痞,看上的只是装裱于书画外的华丽绸缎。 

 为了得到他们,温韬竟然直接将无价之宝的书画作品全部撕毁。那么旷古神作到底有没有被毁,还是盗出“钟王笔迹,且流传人间?至今仍是个“千古之谜”! 

 关于昭陵的那些书画作品,还有一种说法是温韬并没有看上,所以仍在昭陵之中。 

 华夏的四位千古一帝,除了秦始皇和明太祖的陵墓没有被盗外,汉武帝和唐太宗的一律被乱世土匪所盗。 

 不过,二凤陛下还算好点的,只被这盗走了一次,此后,历代王朝一直修缮昭陵,并配守陵人,这才有了我们现在看见的昭陵。 

 而刘彻就没那么幸运了。 

 西汉末年赤眉军盗了两次,东汉末年董卓盗了一次,唐朝末年黄巢盗了一次,近代又被某位盗墓将军盗了一次。 

 足足五次,可谓是尸骨不宁。 

 作为千古一帝,李世民历史上到底长啥样,并没有明确记载,流传的国画中也许能窥见一斑,但关于开李世民死后的模样,史书倒是有这么一段珍贵的记载! 

 温韬这次丧心病狂的盗掘,直接盗了唐朝十八陵。 

 据温韬的外甥郑玄素回忆,他当时是跟着温韬一起进的昭陵,走到盛放巨大棺椁的的墓室。 

 直接看到被劈了棺材的李世民尸体已经完全腐烂,身上值钱的应该都被扒干净了,是头发散乱,干瘪的头颅用一玉架支撑着,情形惨不忍睹。 

 可温涛并没打算放过李世民,李世民的遗骨也被他特别处理了!在后来宋代的史料笔记《嘉祐杂志》中有这么一段记载:说赵韩王客长安,购唐太宗骨,葬昭陵下。一豪姓畜脑骨,比求得甚艰。 

 赵韩王就是北宋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开国功臣赵普,成名前曾到长安玩,机缘巧合之下,他偶然间接触到了李世民的遗骨,便花大钱买来复葬于昭陵之下。 

 很明显,遗骨应该买的时候不是一整副,而是七零八落散落民间,其中最难买到的是李世民的脑骨也就是颅骨,被当地一个土豪收藏当做了玩物,当摆件还是当盛器? 

 不知道,赵普于心不忍,是想尽办法终将李世民脑骨搞到了手,将李世民的遗骨又藏回昭陵入土为安。 

 而这一切的罪魁祸首,正是温韬!其盗墓甚至对后世的陵墓制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吓死我了!吓死我了!”嬴政拍着胸口喘着粗气,万幸啊万幸! 

 “陛下陛下!陛下你怎么了?陛下你别吓我啊?” 

 “陛下!陛下!” 

 未央宫里,刘彻整个人径直的向后栽倒,卫子夫眼疾手快赶紧扶住。

 可刘彻早就被天幕上说的茂陵被盗给直接,气昏了。 

 一时间,整座未央宫乱作一团。 

 良久,被急匆匆赶来的太医医醒过来的刘彻,艰难的睁开了眼睛,有气无力的骂道:“贼子!我誓杀汝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