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治蜀之事(第2页)

 故尔蜀军此次分三路而南下。 

 其后诸葛亮深入不毛之地讨伐雍闿、孟获,诸葛亮采取参军马谡的建议,以攻心为主,先打败雍闿军,再七擒七纵孟获,至秋天平定所有乱事,十二月班师成都。蜀汉稳定了南中,并获得大量的资源,并且组建了无当飞军这支劲旅。经过长期积累,有了北伐的基础。】 

 刘彻有些无语,原以为这些在自已子孙去世之时叛乱的势力有多么庞大和强盛呢,结果现在你告诉我这么弱? 

 甚至还一边南征一边练军,这么随心,仿佛打仗如儿戏般,其实不也正证明了诸葛亮的能力吗? 

 “南中一带地形复杂,若不能早日勘定,早晚会被其拖累,烦不胜烦。”虽然地方小,但是刘彻还是了解过大汉的山川志的,对南中还算有些了解。 

 【诸葛亮治理南中的事迹甚至影响到了现在,他对南中事宜考虑深远。 

 一方面呢,是因为南中虽然不是很强,但是多次反叛,很影响蜀国国内的大政方针制定,甚至还导致了蜀国新秀向宠这样的将军战死。 

 另一方面,南中一带还涉及了古身毒道,或者说茶马古道的利益纠纷。】 

 “茶马古道?”糜竺恍然大悟,之前看天幕就有说过大汉和罗马的惺惺相惜,那一次天幕讲的丝绸之路带来的发展和世界的影响,其中在南方就有一条茶马古道也是丝绸之路的补充。 

 并且后来由于丝绸之路沿路国家战乱纷争不断,茶马古道甚至曾成为过主要的东西交流之路。 

 涉及到两个地区文明的路,那可就是财富之路啊。 

 “军师又为我季汉添一财路矣!” 

 对于糜竺的夸赞,孔明

淡淡一笑。 

 【南中此次诸葛丞相以收心为主,成绩显著,南中各部甚至将诸葛丞相拜为了祖宗,传承了一千多年,更是在近代中抗击外辱做出了贡献。 

 南中叛乱结束后面临的治理问题丞相逐一挑出来解决,做的可谓完美。 

 首先一个方针:治理必须突出自治。即南人治南。 

 所谓“不运粮,不留兵,使南人治南也。” 

 其实说白了,还是当时蜀国太穷,为了省钱。 

 但是这个计划在诸葛亮出征前就已经做好了。丞相南征带着的副手李恢便是南征人,战事结束后李恢也顺势成为了建宁太守。 

 东汉到隋唐之间的大旋律就是皇权和世家的对抗,中央和地方的对抗。东汉末年的大环境下就有一个必须要执行的政策便是抑制豪强,对于此道,诸葛亮也是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