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来看看历朝的税率(第3页)

 “摊丁入亩”的实行完成了赋役合并,取消了征税的双重标准。

 人头税基本废除。

 但清朝的总体税率和唐宋期间一样,在百分之七左右。

 我们话归原题,继续来说推动明朝改革的原因之财政。

 明中期后,政府的财政危机逐渐加重。

 洪武年间,夏秋二税米2473万石,麦471万石。

 到正德初年,土地集中,赋役不均,人口流移,地方买嘱书吏,隐匿赋税,政府每年公征米2216万石,麦462万余石。

 嘉靖后,税收更降到米1822万余石,麦462万余石。

 但政府的支出却与日俱增。特别是在嘉靖二十九年,蒙古俺答汗进逼北京,政府因添兵设饷,而导致军费大增。

 据户部统计,嘉靖三十年,各边饷银达525万两,修边、赈济等所需又800余万两,两项合计约1300万余两。

 而正税、加派、余盐贩卖,加上其他搜刮,总共才900余万两。

 据户部统计,隆庆元年底,太仓仅存银130万两,而应支官军俸银135万、边饷银236万、补发年例银182万,三项通计总支出银需553万两。

 以当时的现银当之,只够3个月的开支。

 京仓存粮,也只是够支在京的官军月粮的两年余。

 这就使明王朝的财政拮据到了可怕的地步。】

 “明朝皇帝没有钱了,难道不会加高税率吗?”司马衷面露聪明的样子,道:“他们的皇帝只要把税征到和我大晋一样不就可以了吗?”

 “我大晋朝的税收也很合理,天下安康。”

 奉天殿内。

 “瞻基啊,你以后无论如何都不要废除掉大明的海贸啊!”朱棣语重心长的道:“你现在也不小了,朕是时候让你看看我大明每年宝船出海的来往账本了!”

 朱瞻基目光炯炯,这可是皇家最大的秘密了,爷爷当真让自己看?

 “后面的皇明子孙活得太穷了啊!难怪天幕上说这崇祯皇帝连自己内库里都掏不出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