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第七名!
【盘点华夏最强军队第七名——满清八旗军!】
【满八旗乃是大清帝国最强的战斗部队,曾创下六十个重步兵击溃四百个大明步兵。】
“什么玩意?你拿重步兵打步兵也配上榜?”
朱棣顿时无语,不满道:“我一百重骑兵也能打一千骑兵的好不好?”
“普通步兵砍重步兵一天,都不带破甲的,这也能算?”
“而且打得还是我大明晚期的军队,就拿贪墨横行的社会,能养出来好兵吗?”
“有种碰一下朕的三大营!”
朱棣越说越恼火,滔滔不绝的对着所谓的“满八旗”输出着自己的不满。
太子朱高炽连忙上前拉住老爹,“爹,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嘛!”
“既然这女真的部队也能上榜,并且在我大明之上,最后也是取缔了我大明的江山,那必然有可取之处的。”
“我大明不妨学习下他们的先进地方。”
朱胖胖叭啦叭啦的劝说一通,好歹是劝住了想要暴走的永乐帝。
【八旗最初源于女真人的狩猎组织,是清代旗人的社会生活军事组织形式,也是清代的根本制度。
明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努尔哈赤整顿编制。
分别以牛录额真、甲喇额真、固山额真为首领。初置黄、白、红、蓝4色旗,编成四旗。
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增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4旗,八旗之制确立。
女真社会实行八旗制度,丁壮战时皆兵,平时皆民,使其军队具有极强的战斗力。
努尔哈赤遂于天命年间始设蒙古旗,至皇太极天聪九年,公元1635年编成蒙古八旗。
皇太极于天聪五年,公元1631年先编一汉军旗,至崇德七年,公元1642年完成汉军八旗的编制。
合称八旗,统率八旗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至此八旗的制度臻于完善。
清入关伊始,为加强军事防御,分别令八旗兵在京师与各地驻防。
直至18世纪中叶,八旗营区终于系统地分布于全国的军事要地,实行永久性的驻扎。
入关伊始,清廷即采取了大规模的“圈地”活动,圈占民人的大批良田划归旗人;豁免旗人的税赋与劳役。
优惠政策造成了旗人的颓废和寄生性,致使其后代骑射荒废,甚至出现“生计”问题。
八旗制度与清政权相始终,它既是清王朝取胜的重要因素之一,也使清王朝最终走向衰败没落之路。
但是,八旗军曾经也有辉煌的时刻,我们下面就来着重讲一下巅峰时期的满八旗吧!】
【罗刹国直至16世纪时,仍是欧洲一个不大的封建农奴制国家,同华夏相隔万里。
16世纪初罗刹国统治者由欧洲一个不大的公国,逐步对外侵略扩张。
明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罗刹国扩张至西伯利亚东部的勒拿河流域后,建立雅库茨克城,作为南下侵略华夏的主要基地。
从此,它便不断地派遣武装人员入侵华夏黑龙江流域。
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夏,罗刹国雅库茨克长官戈洛文派波雅科夫率兵132人沿勒拿河下行南侵,于这年冬天越过外兴安岭,侵入华夏领土。
十一月,这些侵略者到达精奇哩江中游达斡尔头人多普蒂乌尔的辖地后,四处抢掠,灭绝人性地杀食达斡尔族人,被黑龙江地区人民称为“吃人恶魔”。
次年夏初,精奇哩江解冻后,这伙匪徒闯入华夏东北部最大的内河黑龙江,沿途遭到华夏各族人民的抗击。】
“咦?天幕不是该讲这个满八旗和明朝军队战斗取得的战绩吗?”曹操有些不解道:
“怎么讲和外族的战争了?”
“不过这样也好,抵抗外族总归是光耀华夏的好事。”
“孤也曾多次率军亲征乌桓和匈奴,以捍我大汉国威啊!”
后由于后金在明末在关外与明帝国交战,无暇顾及黑龙江流域沙俄的觊觎,导致爆发雅克萨之战。
顺
治末年至康熙初年,罗刹国利用清廷忙于国家统一和平定三藩之乱,侵占了华夏领土尼布楚和雅克萨等地,并在那里构筑寨堡,设置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