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来吾道夫先路


【公元前296年,周赧王十九年,楚怀王死于秦国,秦国将他的尸体送回楚国安葬。其余诸侯国们也由此认为秦国不义。秦、楚正式绝交。

 这一年,44岁的屈原开始了他人生中的第二段长达十六年的流放生活。屈原先是被免去三闾大夫之职,然后放逐江南。

 他从郢都出发,先到鄂渚,然后入洞庭。这段日子被他在作品里这样写道:

 “发郢都而去闾兮,怊荒忽其焉极。楫齐杨以容与兮,哀见君而不再得。”

 从郢都出发,驾着一叶扁舟开始了他四处漂泊的生活,也许这样的生活对于现代的我们来说是好一段潇洒的旅居人生啊!

 但别忘了,屈原是一位士人,更是一位爱国的士人!此时的楚国正处在国力日衰的下坡路上,屈原怎么可能会真正的放下呢?

 牵肠挂肚心悲伤啊,前途渺茫不知何处是停脚的地方,随着风波任其漂泊吧,从此我就是一个无家的浪子到处飘荡。

 纵然屈原在他的诗歌里想要表达自己豁达的态度,来证明自己看开了。可强装的淡定还是会被人一眼看穿。

 埋怨,忧愁,担心,悲伤,空虚,愤懑,这时的屈原心中可不止五味杂陈啊!

 周赧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80年,楚顷襄王十九年,秦将司马错攻楚,楚割让上庸、汉北地。

 公元前278年,秦国主将白起更进一步攻下郢都,楚顷襄王只好跟着那些贵族们一起狼狈地四处逃窜,“保于陈城”。

 在这种极度苦闷、完全绝望的心情下,屈原看着自己曾经奋力守护的国家落到如此的田地彻底的绝望了,在农历的五月五日,自投汨罗江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汨罗江畔,他于六十二年前出生在那里,汨罗江里,是他如今的归宿和楚国看不见底的未来。

 在屈原投江后,百姓闻讯纷纷赶来划船捞救,但无果,遂荡舟江河寄托哀思,后演变为龙舟竞赛。

 又投米团入江以防鱼食屈原身体,形成吃粽子习俗。

 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皆源于纪念屈原。

 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屈原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被誉为“衣被词人,非一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