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武悼天王(第3页)
永兴三年,晋永和八年,公元352年五月初三日,冉闵在到达龙城后,于遏陉山被斩杀。
不久后,慕容儁为冉闵上谥号为武悼王。据冉闵后裔染华所记,当时当时邺城的冉魏朝廷应为其上谥号为平帝。
同年六月,东晋濮阳太守戴施在扣下冉魏使者,用计骗得传国玉玺之后,亲率一百余名壮士协助守卫邺城。
嗯,这很东晋,很符合晋朝世家们的作风,也很符合司马氏一贯的风格。
毕竟当初曹爽都已经投降了,且是在司马懿指着洛水发誓投降不杀的前提下,然后曹爽就被司马懿夷灭三族了,连家里的小娃娃都没有放过。
要知道,朱元璋当初被淮西勋贵耍的团团转的时候,气的牙痒痒,最后夷灭九族都没有给人家彻底灭口,李善长家还是有个女儿活下来的。
朱棣灭方孝孺十族的时候,也没有全部赶尽杀绝,留了方孝孺族中的两个侄子后路。
以卑鄙的手段和世家的支持赢得天下的晋室,怎么可能会帮助一个将亡的冉魏呢?
假如冉魏如日中天,那晋室更不会去帮了,它肯定会协同胡人一起剿灭冉魏这个汉人政权。
只因晋室卑鄙,一个在历史上与赵宋名声不相上下的朝代。
同年八月,长水校尉马愿、龙骧将军田香打开城门向慕容评投降。
戴施、蒋干独自逃向仓垣,冉闵的妻子董氏、太子冉智及诸王公卿士都被慕容评遣送到蓟城。
中书令王简、左仆射张乾、右仆射郎肃自杀。冉魏政权自此彻底灭亡。
不过正巧当年遇到大旱和蝗灾,以为是天谴的慕容儁,于是又将冉闵封为“武悼天王”。】
冯去疾道:“天幕之人逞勇残杀,立国三年,死人无数,失败是必然的。”
“不过,此人的故事依然是值得嘉奖肯定的,按天幕来讲,当时正是世家的主流时代,然而冉魏的臣子却能因为亡国而自杀,这不也正是证明了冉闵此人的魅力吗?”
秦始皇听着众人的分析,微微皱眉。“朕观此人,虽勇气可嘉,但治国理政、行军打仗之道实非精通。然朕亦感佩其于乱世之中敢奋起反抗之心。”
秦始皇目光深邃,仿佛穿透时光看到冉闵的身影,“但仅凭一腔热血与武力,难以成就大业,此乃不变之理。”
扶苏附和道:“父皇所言甚是,冉闵失于谋略,空有壮志,未能审时度势,致使身死国灭,实乃可惜。”
汉朝
汉文帝刘恒轻哼一声:“这冉闵行事莽撞,空有‘英雄’之名,实则误民误己,若真为百姓着想,应休养生息,积蓄力量,而非一味征战逞强。”
汉宣帝刘询道:“朕虽不如祖上一般常动兵事,但我之一朝大汉对外的军事也并不少,所以朕深知战争需权衡利弊。”
“观冉闵之举,虽有一时振奋汉人之效,然长久来看,却是得不偿失。不过其精神或可为后世警醒,莫要只逞匹夫之勇。”
“汉人,汉人,我大汉的人啊!”
“这群肖小异族如此欺凌朕的后代们,朕这老祖宗于心何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