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出现:皇帝怒喊欺天啦!唯唯而川
第356章北宋五子(第2页)
长孙无忌沉吟片刻:“似魏徵,宁折脊梁不弯心志。”
“不,他更像玄龄。”李世民忽然转头看向房玄龄,“当年朕要征高句丽,你带着《谏伐高丽表》在太极殿前跪了三个时辰——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不正是张载这验之一乡的倔劲?”
阁外惊雷乍起,映得李世民眸中精光四射,年迈的帝王仍如丛林中的王者一般,一头猛虎的威严迸射:“传旨弘文馆,将张王之争载入《群书治要》,后世帝王当知:猛药医国者,须先备好解药!”
明朝洪武二十年
明太祖朱元璋一脚踢开户部哭穷的奏折,抬头正见天幕中王安石独坐钟山。
“好个酸秀才!”他指着张载井田图的虚影笑骂,“在泥巴地里较劲,倒比咱老家皇觉寺的秃驴种地实在!”
“王安石也好,张载也罢,一个是雷厉风行的大相公,一心为天下改革而为先,却最后急于求成被天下人唾弃。”
“一个啊,真就像个老农,慢工出细活......”
一旁的大臣捧来《大诰》的手微微一抖:“陛下,张载之法虽迂,却暗合《孟子》井田遗意……”
“呵呵!”朱元璋忽然抓起案头沾着血渍的《逆臣录》,重重按在张载试验田的画面上,“知道咱为何要剥贪官的皮吗?就因为天下张载、王安石太少,蔡京太多!”
他起身走向殿外暴雨,忽又回头:“传旨各府,今秋祭孔时——把张载的牌位抬进配享殿。咱要让天下书生知道,宁做泥腿子圣贤,不当金銮殿酷吏!”
【看一个人的执着和毅力,不应看他顺风顺水的时候,而要看他饱受挫折之后的表现。
张载在仕途上并不如意,这跟他的理想追求有所出入——他不是那种只躲在书斋讲学传道之人,他的终极追求是,他苦读、冥想、彻悟得来的东西,要有利于百姓。
在他眼里,“利于民则可谓利,利于身利于国皆非利也”,对百姓有好处,这才是意义所在,对自己有好处,甚至对国家有好处,都意义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