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血染锡箔江(下)(第3页)

 、、、

 就在锡箔江南岸,堤岸上厮杀正酣时,堤岸下有一群明军正喊着号子,拼命拉扯十几根儿臂粗的铁索链,往堤岸上行走。

 这就是明军的架桥队伍,趁着战场缝隙空档,准备在江面上架设浮桥,以供大军全部渡江或前锋军撤退。

 “拉,用力拉,捆铁索”

 不一会后,这帮明军就登上堤岸,找到了粗壮的护堤大树,继续喊着号子,拉直铁索链,再一一缠绕住。

 “快快快,划过去,排成一线,下铁锚”

 南岸的铁索链刚刚捆好,江面上的铁索,立马浮出了水面,早已准备多时的大小渡船,纷纷靠上去,下百斤重的大铁锚,试图把船定在江面上。

 总兵吴子圣的前锋军,首要任务是抢滩登陆南岸,其次是稳住阵地,掩护工匠民夫铺设浮桥(舟桥)。

 “轰轰轰”

 “快快快,用力划,渡江杀洞乌蛮”

 、、、

 锡箔江两岸的火炮还在继续咆哮,跟在最后的副将冯国恩,带着船队也在陆陆续续的登陆南岸,准备冲上去厮杀。

 为了顺利拿下南岸阵地,李定国安排了3个千人队强渡锡箔江,第一个是总兵吴子圣,其次是总兵史文,最后是白文选的部将冯国恩。

 明军的火炮强悍,缅军的鸟铳也不差,更有弓箭手助阵,因此每一个批次的渡江船队和竹筏,只有一百多艘,刚好搭载1千多将士。

 “快快快,铺木板,钉铁索”

 “铛铛铛”

 “嘭嘭嘭”

 “啊、啊、啊、、”

 、、、

 同时,江面上还有一批船队,正顶着火炮铅弹雨,利用十几根铁索链和渡船,开始架设浮桥、铺设木板。

 此时此刻,明军北岸的火炮阵地,占据了绝对的优势,但江面上,还是有不少明军和工匠民夫,被缅军的火炮和重型鸟铳击毙。

 浮桥,又叫舟桥或战桥,在古代和近代战场上,都能找到它的身影,因为浮桥构造简单,成桥迅速,装拆又便捷。

 浮桥的架设很简单,明军派出敢死前锋强渡,在南岸站稳脚跟后,同时派出渡船带上铁索链固定在两岸,作为浮桥的主牵引绳索。

 紧接着,江面上的渡船开始捆绑、钉死主铁索,再抛重铁锚沉入江底,彻底稳住江面上的渡船。

 最后一步是铺设桥面,在渡船上铺设厚实的木板,用大铁钉固死木板和渡船,以形成平稳的桥面,供士卒和战马渡江。

 大西军纵横西南几个省,李定国麾下有足够的工匠和有经验的将士,架设浮桥一点问题都没有。

 今年1月份的时候,巩昌王白文选,撤离大理城,逃亡至永平县,放火烧掉了澜沧江的铁索桥,跟在后面的吴三桂,也只能靠架设浮桥渡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