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象马大战(第2页)

 同时,从这里也能看出来,渡江的明军将领,凝聚力还是非常强悍的,因为他们都是李定国的嫡系心腹将领,能做到令行禁止,号令如一。

 “轰隆、轰隆、、、”

 “50人一队,随时准备变阵,分散穿插往前冲,用弓箭射,决不能陷阵、近战、恋战”

 “杀洞乌蛮、杀贼、杀、、”

 、、、

 战马疾驰,扬蹄飞奔,参将韩天福娴熟的控着马缰绳,放声嘶吼着指挥500骑兵,绕过了混乱的中央交战区域,一往无前的冲向不远处象阵。

 晋王的将令,他非常清楚,就是牺牲骑兵给步兵争取时间,尽快灭掉或打垮几千缅军,再想办法退兵。

 冷兵器时代,骑兵才是真正的决战主流,其冲锋速度至少是战象的三倍,灵活性和机动突击性尤为突出。

 400年前,元朝忽必烈时期,缅甸国出动4万大军、800头大象入侵滇西,镇守云南的元朝大将,仅仅派出700骑兵迎战。

 就是那一战,元军利用娴熟的骑射和游走,大败缅军象兵,一路掩杀30里,斩首不计其数,不但收复所有的边境城池,甚至是攻到了缅北江头城。

 “拉弓,放”

 “咻、咻、咻、、”

 “拉弓,再放”

 “噗呲、噗呲、啊、、”

 “哞、哞、哞、、、”

 、、、

 半刻钟后,韩天福的500骑兵队,冲到缅军象阵前的百米距离,开始逐渐放慢马速,一个个抄起大稍硬弓瞄准大象和象兵射击。

 这些都是大西军出身的精锐骑兵,装备的箭矢也都是破甲重箭,中箭的象兵纷纷倒毙。

 冲在前面,披着锁子甲和皮甲的战象,中箭以后也被彻底激怒,左冲右突,哞叫不已。

 战象皮糙肉厚,还披了战甲皮甲,但明军的破甲重箭,也不是吃素的,长度大概80公分左右,重达2两,带倒刺的箭头锋利无比,射穿皮甲轻而易举。

 “弓箭手,快放箭,射死明狗子”

 “标枪手,用力投啊”

 “啊、啊、啊、、、”

 、、、

 战象战楼上的象兵,看见远程奔袭而来的大明骑兵,还有漫天飞舞的箭矢,惊骇不已,纷纷抄起弓箭对射。

 甚至还有一些站在上面的象兵,开始投掷标枪试图,但射程上面远远不及,身上仅有皮甲的他们,反而中箭掉落战楼,被大象踩踏化为肉泥。

 在中南半岛的一众小国,一头标准的战象,至少配备7个象兵,才能领兵出阵。

 下面是4个象兵,手执兵刃看护大象四周,上面的战楼上,前面有1个驱象兵,后面至少2个以上的弓箭手、掷矛手。

 “收弓,掉头”

 “兄弟们,掉头,掉头、、”

 “兄弟们,不要恋战,掉头,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