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李维的“压缩饼干”与哥顿的“维纳斯像”


 第48章 李维的“压缩饼干”与哥顿的“维纳斯像”

 从海浪翻涌的诺德到黄沙漫天的库尔特,人类的生活习性随环境而变化,战争的形式也有着截然不同的演绎。

 但有一种食物,超脱了地域限制和政治派系,统治了全大陆人类军队的牙和胃。

 它就是“加洛林飞饼”。

 「给我一块加洛林飞饼,我能砸死一个国王」——大陆童谣,作者佚名。

 李维细细摩挲着由大麦为主、燕麦、小麦以及各种豆类为辅研磨出的混合粉,一旁的负责人小心作陪。

 离开格里斯堡,李维马不停蹄地赶往位于瓦兰城东面的粮食作坊。

 这是荆棘领最大的粮食作坊之一,也是承担军粮炒制任务的主要作坊之一。

 受限于寒冷的气候,荆棘领冬大麦的产量比冬小麦要高。

 而燕麦作为三者中单位产量最低的麦种,只能“屈尊”和各种经济作物在短暂的春夏季节里轮作。

 故而大麦是荆棘领的主食,也是麦芽的主要来源。

 而由小麦脱壳研磨出的白面粉则属于比较精贵的粮食。

 将麦粉和豆粉混合,只加水和盐,和成不发酵的“死面”,薄切成掌心大小的饼干状,送进烤炉里,就得到了最基础的加洛林飞饼。

 这种“乞丐版本的精灵饼干”以其耐储存、携带方便、顶饱的优势最终成为了加洛林帝国骑兵长途奔袭的制式口粮之一。

 即便是在潮湿腐败的南方,加洛林飞饼也能撑上大半年时间再发霉、生蛆。

 当然,无论搭配何种酱汁、肉汤又或者麦芽酒,加洛林飞饼的口感都和矮人的审美一样糟糕。

 而它足以崩坏牙齿的硬度更是被士兵们戏谑地称为“投掷武器”,“飞饼”的名号由此而来。

 李维特意来此,自然不是为了制作这种“哈士奇都不吃”的简配飞饼。

 “子爵大人,我们的黄白糖存量不多了。”

 虽然不知道少君为什么舍得把珍贵的糖用在这种便宜军粮上,尽心尽力的负责人仍然小心翼翼地提醒道。

 李维点点头示意自己知道了:“来自加里·纳比男爵领的黄白糖明天就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