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硫多烟大,硝多能炸(第2页)
刚刚析出的晶体如何烘干
也是当下的一大难题——工艺标准的“干燥”和普通人所认为的“干燥”自然也不是一个水平的。
“考虑到需要将晶体颗粒化,我决定把「研磨」和「造粒」的操作同时进行。”
李维一边说着一边示意梅琳娜将这番话也一起记录下来——任何实验操作,在复现时,它的目的和步骤一样重要。
梅琳娜好看的小眉毛微微倒竖,手中的笔悄悄地戳了一下李维,小声嘀咕了一句:
“「造粒」是什么意思?”
李维拍了拍脑袋,略带歉意地解释道:
“把粉末通过黏着剂加工成一定大小的颗粒,就是「造粒」工艺。”
“打个比喻,你给我吃的那些药丸,勉强也算一种「造粒」的过程。”
白马山的水泥其实就部分运用到了「造粒」的工艺——李维倒是忘了梅琳娜并没有参与其中。
梅琳娜偏着脑袋想了想,红唇微启:
“撮药丸是为了让各种药物的药性互相配合,且便于服用。”
“也不是所有药材都适合磨成粉、搓成药丸的。”
涉及到自己的专业领域,小神医·梅琳娜还是很严谨的,纠正了李维的偏见。
李维连忙举手讨饶,取来提前准备好的斜口玻璃圆釜,冲着梅琳娜扬了扬,架上支架,浸入“水浴锅”中。
“不同粉末的混合有两个问题。”
趁着点火烧水的功夫,李维一边示意手下的学徒研磨硝酸盐晶体,一边对梅琳娜解释道:
“一个是在运输过程中,粉末容易出现分层的状况。”
“另一个比较复杂,它涉及到「接触面积」与「反应面积」的概念。”
见梅琳娜面露不解,李维举起手边的筛子示意道:
“在水泥的制备以及储存过程中,我们已经发现了,颗粒的大小对水泥的成形有很大影响。”
“在荆棘领,所有用到粉末参与的炼金实验,已经全部推倒重来——就从筛选粉末的统一大小开始。”
“事实上,”李维的语气中有着掩饰不住的骄傲,“如何对粉末的大小进行定义、并制作更精确的测量和筛选工具、乃至创造数学意义上的全新单位……”
“我们现在所引导的,”李维摸了摸梅琳娜柔顺的秀发,“是一场认知世界的风暴。”
梅琳娜颇为受用地眯了眯眼,举起手中的记事本,遮住嘴角的笑意——李维在一本正经的时候,那股一往无前的自信,还是很让梅琳娜心动的。
……
“咕嘟咕嘟~”
沸腾的水浴锅打断了梅琳娜的遐思。
只见李维将粉末状的晶体从研钵中倾倒入斜口玻璃圆釜中,转动支架,圆釜便带动着粉末在沸腾的水浴中翻滚。
梅琳娜若有所思:
“有点像药材的炒制,不过是把热源换成了沸水。”
“是这样的,”李维附和着点点头,手中的玻璃棒不停地拨弄着釜中的粉末,“甚至和搓药丸一样,鸡蛋清、面粉、清水都可以作为「造粒」过程的黏合剂。”
“当然,”李维补充道,“考虑到硝石的特殊性,我更偏向于使用不同的黏合剂做对照实验。”
梅琳娜倒是能理解什么是“对照实验”,毕竟作为医生,在试药时,总会用到服药和不服药的病人作为对比。
充当黏合剂的鸡蛋清以百分之一粉末重量的比例投入玻璃圆釜中。
李维手中的玻璃棒拨弄不停,确保釜中的硝酸盐粉末在离心力和鸡蛋清的共同作用下,干燥成为粒粒分明的小颗粒——以能通过李维手边的筛子的孔径大小为限。
……
相比繁琐的“硝土重结晶——研磨造粒——细筛硝酸盐粉末”的工艺流程,“黑火药”的另外两种原料——硫磺和木炭的造粒过筛处理就要简单得多。
尽管如今的硫磺和木炭纯度仍然达不到李维前世里的工业标准,但在黑火药中,它两的用量相加都不过是硝酸盐用量的三分之一而已,纯度低一些完全够用。
需要说明的是,虽说“75:10:15”这一“黄金比例”为广大穿越爱好者所熟知,但在实际操作中,硫磺、木炭以及硝酸钾的颗粒大小、纯度等等因素都会影响黑火药的实际效果。
即使在工业时代,黑火药的具体配比也要根据厂家的原料进行微调——即,“硫多烟大、硝多能炸、炭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