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学院,但是“草台班子”(第2页)

 但毫无疑问,这种精英教育都是一对一的私教模式,顶多有些课程是李维三兄妹一起学习的。 

 达·芬奇在南方最出名的身份就是作为贵族的私人绘画老师——不过达·芬奇也抱怨过,有些贵族的邀请只是打着艺术的旗号想让自己画几幅裸女图罢了。 

 李维其实很想问达·芬奇到底画了没有,但看在老人家一幅郁郁寡欢的模样上还是理智地咽了回去。 

 抛开贵族教育不谈,无论是法师还是各行各业的普通工匠,“学徒制”也是当下最普遍的知识传授体系。 

 类似“学院”这种一对多的常设教育机构,据李维所知,只有教会收养孤儿的“教谕所”可能符合李维的想象。 

 如今打入敌人的内部、不是,打入学院的内部,李维希望为自己将来的军校建设提供一点符合当下实际的参考。 

 “关于这个问题,”丹尼尔做了一个邀请的手势,“请您随我来。” 

 …… 

 学院的“教学楼”呈椭圆状,圆心处的广场上立着一块巨大的公示牌。 

 “理论授课的时间在每年的四月到八月,”丹尼尔指着空荡荡的教学楼,对李维解释道,“遗憾的是,您抵达日瓦丁的时间不怎么巧。” 

 丹尼尔一边说着,一边走近公示牌,撕下上面贴着的几张羊皮纸,返身递给了李维。 

 李维接过羊皮纸,定睛看去,只见上面写着: 

 「八月三日,上午十点,一号教学楼,安德雷·玛瑟斯教习,《557年德安河畔战役复盘

》,预计时长三个小时。」 

 「八月七日,上午九点,三号教学楼,杜力·塔里瑟男爵,《723年索多玛林地伏击战战术讲解》,预计时长四个小时。」 

 「八月十三日……」 

 “如您所见,除了公示外,每个月的月初,学院会将下个月的课程安排通过信函的方式送到学生们在日瓦丁的住址;我们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教习与内容。” 

 丹尼尔作出了解释。 

 “当然,即使你一堂课也不去,”丹尼尔耸耸肩,“也没有人会在意。” 

 “事实上,”丹尼尔颇有些不耻,“这种单纯把学院生活当作镀金履历的败类并不在少数。” 

 李维倒是不怎么意外,这种明晃晃的特权学校,镀金的纨绔少了,那才是对不起贵族阶级对权势的敏感与钻营。 

 或许是因为贵族的下午各有各的应酬,这些“课程”全都安排在了上午;除此之外,倒是和李维前世里的大学课程表大差不差。 

 不过要是授课情况真如丹尼尔所说,那么军事学院的教学意义恐怕就要大打折扣。 

 只凭兴趣但缺乏系统的培养方案,指望一个十几二十岁的青年依靠自己走出舒适区是十分反人类的。 

 尤其是在李维亲眼见过这帮人闹着玩似的骑兵演武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