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入城
未多时,便有士兵骑着马匆匆而来,请玉清一行入城,并为其引路,态度很是客气。
至于这骑兵是谁的人……自然不会是胡文。 说实话,胡文并不想贸贸然放两百多号人进来,人多了,变数也就大了,所以,他的想法是玉清将人留在城门外,自己带着几个人入城,奈何有人先他一步。 张列五的人一早就候在渝州城每个可供人通行的城门,一见到有两列马队气势汹汹的奔赴至临江门外,便立刻扭头回去禀告,张列五得知后,又差人即刻前往临江门,将客人给请进来。 其实,要张列五说,胡文那厮才是没什么格局也成不了大气候的人,在自己的地盘上,还瞻前顾后,担心这担心那的,只要对方不是个糊涂的,就不可能利用这次会面刺杀他。 要知道,一州之副都督,而且还是暂代尹大都督总管川政府各项事宜的副都督,一旦遇刺,即便没有身亡,也会引起州里大乱,甚至会因群龙无首造成川军内部各势力混战。 就他从石庚生的来信看,那翁执安不是个目光短浅的,且她应是个力求百姓平稳的人,更不可能会主动生乱,除非有人上赶着找死,譬如胡文看不清自己是个什么货色,生出什么不该有的破烂心思。 而且,他确实很想与那为奇女子见上一面…… 在这个世界上,有五种人,一为驾驭天下大势者,二为借天下大势者,三为审时度势者,四为不被大势所扰独善其身者,五为被天下大势裹挟而随波逐流者。 满打满算,胡文顶多只能够得着第三种人,审时度势者,当初革命前,他害怕被连累而逃出川州,见革命形势大好,又颠颠的跑了回来,最后得了个副都督的位子,这次尹大都督出征,他又选择暗中投靠袁大总统,将审时度势贯彻到底。 他更好奇的是,那翁执安是哪一种人,是第一种人?还是第二种人?而答案是什么,要亲眼见过之后才能知晓。 基于这些,他听闻了玉清带了两百人后,十分干脆的就让人恭恭敬敬的将玉清和她的人都请入了城。 两百号人驾着马从临江门过,未免冲撞了行人,马儿行走的速度不快。 但这一行人气势昂扬,服饰似是军装,但又与川军的服饰截然不同,更何况,队伍里还有那么多看起来英姿飒爽的女人,路人们自然用自己的目光表示了好奇,因此,队伍每到一处,便引得百姓们纷纷侧目,目送着队伍消失后,叽叽喳喳的讨论起来。 “我也曾赴过琼林宴,我也曾打马御街前……” 耳边传来曲不成曲调不成调的粗犷歌声,苏念卿下意识的扭头看向正兀自开心的刘半山,满脸的‘狗贼住嘴,别辱我耳朵’。 玉清倒是面色如常,甚至微笑着说,“这戏唱得不错,想不到我们的刘大团长还留了这一手。” 闻言,刘半山喜滋滋的嘿嘿一笑,“属下献丑了,老大,您不知道,我是小时候和我老子从皖省来的渝州,虽然那个时候我年纪小,但已经记得点事了,也记住那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唱几句的黄梅小调。 听说那会宾楼在以前是渝州的官员专门用来宴请乡试上榜的那些举人的大酒楼,里边现在挂着不少他们写的字或画的画呢,可不就是戏曲中说得‘琼林宴’嘛,您看看,咱们现在骑着马打马过街,像不像考中了状元打马游街?” “……” 苏念卿刚因为他诉说幼时背井离乡而产生了同情,下一刻就因为他接下来的话同情尽散,并一眼难尽的摇摇头。 这什么跟什么啊,虽然她不是那什么博览穷书的大家闺秀,但也识字,来了涪州后更是看了不少书,便是她也知道那琼林宴是皇家赐宴,哪里是这小小的会宾楼举人饮宴有资格冠名的? 回去了得提醒一下老大,她们这位顶天立地的刘大团长也该多读些书了。 刘半山还不知道苏念卿准备坑他,依旧兀自开心。 玉清再次面不改色的点点头,“刘大团长说得很有道理啊,等晚间回到涪州,你一定要将这待遇与牛团长说一说,再给咱们民兵的兄弟们也唱上一曲。” 刘半山十分开朗的点头应下,苏念卿嘴角一抽,怪不得老大能说出这么违心的话,原来打的是让涪州的兄弟们都感受感受什么叫‘魔音贯耳’的主意,该说不说,不愧是老大。 其实刘半山并不笨,他只是因马上有架要打而太过兴奋,以至于忘了老大是一个随时随地都会挖坑的人,反应过来后,心道,该说不说,他把老大揣兜里,老大这是要把他踹沟里啊。 闲谈间,最前边领路的那名骑兵勒马停下,翻身下马,对着玉清敬了个军礼。 “翁大当家,会宾楼到了,我们大帅就在里边等您,
您请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