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谈话二

 玉清将纸放在桌上,并未展开,而是用手指轻轻按着它,看向两人,面上的笑容依旧温和如水。
  “据我了解,川军共有五个师,每个师基本都有五个团,每个团的人数基本都集中在三千人左右,两位副都督,不知我说的是否正确?”  虽说关注川军兵力的人,基本只有中央和川军政府,但这对外并不是什么秘密,而且兵力越多,周遭的军阀也不敢冒进。  所以,张列五坦然的回答,“正是,除了这五个师,还有一些零散的部队,大约共有十三万人之多。”  玉清笑了笑,又道,“石团长所在的第五师长期驻守渝州,尹大都督更是在出征之前,将第五师师长熊瑾任命为了渝州镇守使,所以,整个渝州都由熊师长管辖,我将两位都督约在渝州见面,自然是相信两位不会在渝州贸然动手,两位觉得呢?”  胡文和张列五不约而同的沉默了下来,恐怕这个时候熊瑾的人已经将他们所有人都围了起来,他们不生事或动动刀只产生一些小的摩擦,熊瑾便不会有任何动作,如果他们动了枪,那这座会宾楼将会成为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个时候他们看向玉清的目光完全变了,怪不得她的左膀右臂都带着那么狂野的兵器,一个陌刀,一个大刀,原来是在这儿等着他们呢。  他们会应下玉清的请帖,前来渝州赴会,其实也有这部分原因。  熊克武是个混不吝的,自成一派,很守川军的规矩,但也要求所有人要在他的地盘上守他的规矩,所以两位副都督都不用担心对方心血来潮,在这里对自己动手。  换言之,这里其实是最安全的会面之所,而他们带的兵,更大的作用是威慑对方的意思。  胡文想让玉清主动投诚,张列五盯着胡文,让胡文不得用一些见不得人的脏手段,同时也有几分盯着玉清的意思。  至于玉清为何这么正大光明,领着兵带枪又带刀的招摇过市……  其实,早在石庚生的第一封回信之后,她就带着石庚生和尹昌仪的手书与熊瑾搭上了边。  事实上,尹大都督并不是完全没有察觉出胡文心里的小九九,所以,他在离开川州之前,就对渝州做了这样的部署,同时川州有张列五坐镇,他相信胡文掀不起什么浪来,也没那个胆子掀起风浪。  尹昌仪的年岁不到三十,如此年轻就取得了这么大的成就,到底还是让他变得自满,也变得刚愎自用了起来,使得他认为一切都被自己掌控在手中。  但他有两件事没有料到,胡文对刘吉有恩情,而他重用的军备系同窗周琨也不是个忠心的,这两个人都在他出征后被胡文拉拢了去,使得川军政府的局面不再按照他所预想的进行。  玉清的那封信及时的将这些情况都告诉了石庚生,再由石庚生转述给了尹昌仪,尹昌仪得知后顿时就清醒过来,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那还没完全成型的刚愎自用陡然间消散了个干净。  同时,也是因为玉清的这封信,他得以及时对川渝二州的情况作出应对。  早在一九零几年,大不列颠国就已经出现了窃听设备,尹昌仪不确定袁大总统有没有向大不列颠国购买窃听设备,也不确定袁大总统会不会安排人在暗中进对他行窃听。  为了防止中央知道他的动作,他便抛却最为便捷的通讯设备,立刻写信,让人骑着最快的马八百里加急给熊瑾和张列五各送去了一封长长的信。  毕竟他是川军政府的大都督,时常护派人给驻守川渝二州的将领传递消息,因此这番动作也不显得突兀。  而出于对玉清的感激,他请熊瑾和张列五两人给玉清的行事提供一些便利,尤其是折腾胡文的事情。  这也是为什么明明渝州城现在在熊瑾的掌控之下,张列五的人依旧能将她的两百人带进来,因为熊师长在后面默默地放水啊。  换言之,其实今天这个饭局所有人都是一头的,只除了胡文,但胡文还不知道自己已经掉进了一个爬都爬不出来的大坑。  将他引进这个坑的,是玉清在请柬中附带的似是而非的表态,也是胡文的贪心,他想将玉清收入麾下,借玉清为突破口,与他里应外合,暂时牵制熊瑾这个不稳定的炮仗。  从这些情况便可看出,川军内部情况极其复杂,所以,虽然看起来尹大都督似乎掌控了川军,但川军内部完全听他调遣的只有一部分。  对于胡文来说,已经走到这一步,若让尹昌仪回来,他不会有好下场,所以他无论如何都要坐上大都督的位子。  对于张列五来说,当初他是受人蒙蔽,才没有与胡文争夺暂代大都督之职,现在他已经通过尹大都督的信知道了里边的事,也知道了自己犯了个极大的错误,现在

还来得及,他自然要去更正这个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