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一年的变化三
时局动荡,国内的政治危机是愈发的严峻。
赣省军阀起义讨袁,各省军阀纷纷响应,川州亦然。 熊瑾和胡文领兵出征后,玉清便直接回到渝州,将熊府作为根据地,调度渝州一应事务,平定渝州惶惶不安的民心。 攘外、安内同等重要,如今绕着渝州的那圈深山,民兵已经就位,处于高度戒严的状态,时刻应对意外发生。 另一边的川州,张列五急得夜夜难以安眠,恨不能亲自领兵出征,但他深知自己不能冲动行事。 尹昌仪在年初被任命为川边经略使,已经不再任川州大都督的职责,已经过去了半年,直到现在他还是个代理的大都督,袁大总统早就想寻个由头将他从现在这个位置上拉下来。 所以,如果他贸然涉入讨袁一事,一旦失败,便相当于是将把柄双手奉到袁大总统面前,给他整治自己的机会。 他死或失去大都督的职位倒是其次,重要的是渝州制药厂和不为外人所知的兵工厂,制药厂和兵工厂是他、尹昌仪、熊瑾、翁执安和胡文五个人的心血,也是未来抵抗外寇极其重要的战略物资,重要性可见一斑。 倘若他出了什么意外,袁大总统必会让自己的人任川军大都督,兵工厂和制药厂也必然会被他强占了去,那么他五人所做的一切就都毁于一旦,所以,他必须得稳住。 张列五一边稳住川州平静,一边盯着周遭的军阀,同时焦急的等着前线的消息,直到九月,终于有了结果,这一场持续了一个多月,几乎席卷了全国的战事,最终以失败落幕。 得到消息后,张列五不可避免的颓然了大半个时辰,随后他便强打起精神,独自一人快马加鞭直奔渝州熊瑾府邸,将那马交给门口守卫后直入书房,果不其然在这里找到了玉清。 “败了。”他不甘心的说。 玉清看着这个比上一次见面又消瘦了几分的川州掌权人,沉默了片刻,缓声开口,“此事我已知晓,尽管各地讨袁势力奋起,声势浩大,但各军阀各有各的想法,组织极其松散,完全做不到协同作战,既然团结不到一块儿去,那么失败也是在所难免,副都督,您应该早就有所预感。” 闻言,张列五默默地攥紧了拳头,半晌后,又颓然的将拳头松开,默默地点点头,随后在书桌旁坐下。 “年初雪区宣布独立,昌仪兄任川边经略使,驻守在川区、雪区边界,维持雪区平稳,无暇顾及这边的事,熊瑾和胡文暂时大概都回不来了,我只能来打扰你,执安同志,你认为我们下一步该怎么走?” 玉清略作沉吟,“明面上静观其变,我想,您这代理大都督的‘代理’二字,也是时候去掉。” “你是说……袁大总统会任命我为川军政府的大都督?” 玉清点了点头,肯定了他的话。 张列五初觉不可置信,但细细一寻摸,又觉得她说的很有道理。 此战失败,不少军阀败走,他忙着安插自己人过去,暂时管不了川州,等回过味来,手底下哪里还有人能将他给压过去,强行干涉,反而会偷鸡不成蚀把米。 而且,熊瑾、胡文败走,他却被擢升,岂不是能挑拨他与这两人之间的关系? 他二人在川州经营许久,就算暂时回不来,也留有自己的势力,说不准还会在他擢升后给他使绊子。 说实话,如果不是因为他们已经形成了坚不可摧的联盟,说不得真的会上当。 所以,无论怎么算,安插人来都不划算,不如卖他个好。 思及此,张列五的脸色稍微好了一些,心血得以保住才是最为重要的。 见他想明白了,玉清拿过一封信,推到张列五面前,“接下来我们还有的忙。” 张列五微微一怔,打开信读了起来,面容微讶,“熊瑾和胡文直接就地解散了讨伐队伍?” “是,解散了才能保证那些士兵的安全,熊师长的意思是,这些士兵会陆续回归,请我们准备好迎接,重新将他们归拢起来组织成军,静候他二人归来。” “这件事好办,他们的人回来多少,我便在他们回归那一日归还多少。只是这信是如何送到的?他二人又作何打算?” 玉清缓声道,“牛在野随他们一同出征,熊师长早已经预料到了最终战的结果,所以提前写下了一封家书和一封给我的信,让他马不停蹄的送回来。 牛在野还传了话,他二人打算先去霓虹国避避风头,等国内平静下来后再回来,我已经让熊师长的夫人为他二人收拾出了大量银元和行李,牛在野今晨已经出发,将行李给他们送过去,过不了几日他们就会出国。” 张列五长长的吐出一口气,“安排好了就好,他们的家眷怎么办?” “熊师长和胡副都督回来前,我会常住在熊师长府,就近照看他的家眷,以免给人可乘之机,胡副都督那儿还需您多多费心。” 张列五神色稍微舒缓了些,开口道,“分内之事,理所应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