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粗略写写

叶景辰最近在研究冀州郡及其周围的地形图。

 那反叛的三四万辖军不可不罚,若是他们有造反之嫌还不处罚,以后别人效仿怎么办?

 但也不能重罚,毕竟都是大渊子民,造反主责在姜家和前郡守,他们只是听命行事。若是重罚,于皇帝声誉有碍,而且容易埋下仇恨的种子。

 这样一来,如何处置就成了一个问题。

 还有他们后续的安排——

 三四万精兵呢,弃之可惜,用吧,除了镇国公府,谁用他们心里都会有芥蒂。

 但若是给了镇国公府,那心里有芥蒂的人就该变成皇帝了。

 叶景辰想了一晚上,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让他们去搞民生,为民谋福利,同时为国创收。

 冀州郡内山林众多,有些位置依山傍水,土地肥沃,完全可以让他们去开垦荒田,服民役。

 而除了开垦荒田,还可以修路,路修好了,就能吸引更多的商人去那里做生意,带动那里的经济发展。

 除此之外,还能挖沟渠,筑堤坝,兴修水利,这样既防旱灾,又防洪涝。

 在这个时代,老百姓看天吃饭,逢灾年必定哀鸿遍野,若是水利工程做到位,他们的日子会好过很多。

 至少不会像现在这般被动,命运完全不能掌控在自己手中。

 民役以三年为期限,辖军都是身强力壮,训练有素的士兵,比之普通人更服从命令,更好调度,三年时间想必冀州郡一定会大变样。

 只要让皇帝看到好处,就可以将这种方式推广至整个大渊,到时候整个大渊都受益,这群士兵也有了发挥他们自身价值的地方。

 叶景辰将自己零零碎碎的想法写了下来,想到什么就写什么。

 他小时候虽然在农村长大,却没有多少务农的机会,而书上学来的知识没有经过实践终究还是太过片面,所以他不敢写的太详细,怕误人子弟。

 但即便只是粗略写写,也写了满满几页纸。

 见到谢长安之后,他将写好的东西交给谢长安,请他带给谢少陵。

 谢少陵在冀州郡待过一段时间,对那里的地形很熟悉,只希望他的这些想法能给谢少陵带来一些启发,因地制宜,制定出完善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