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谷贱伤农,米贵伤民(第2页)
与此同时,寻找产能更高,更适合大渊气候与土地的新作物也迫在眉睫。
除此之外,提升现有的农作物产量,也是一件必须要去做的事。
书到用时方恨少,想到要如何提升农作物产量,叶景辰也只能恨他以前对种田的事一点也不感兴趣,所以对于这方面的知识知道的非常片面,只有一些从小说电视剧上面看到过的不知道真假的方法,以及一些生活常识,还得一一试验那些方法的可行性。
为此,叶景辰早就让谢长安请了几位对种田非常有经验的农人,还在皇城近郊租了几块肥沃程度不同的田地,在田地里试验那些方法。
要提升农作物的产量,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以现在大渊的农业水平,暂时可以不必考虑‘天时’,代价太大,收益太少,不划算。
人和嘛——只要他的试验有成效,肯定会推广至整个大渊,他储君的身份在这方面还是很好用的。
地利方面,不同的农作物对土地的酸碱需求程度都不一样,如何施肥也是一种学问。
这些就是叶景辰试验的一个重点。
另一个重点则是种子的培育。
种子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影响到农作物的质量,若是能够培育出优良的种子,农作物的产量直接就能翻几番!
现如今,大渊稻田的亩产只有两百斤左右,可在他们那个时代,亩产一千多斤的盛况也只是寻常,近乎十倍的产能差距,就在土壤和种子上面。
经过这几年的试验,种子不断被优化,土壤也越来越适合农作物生长,去年秋收收成最好的那一块田,亩产了将近四石,也就是四百多斤,比大渊的平均产能足足提升了一倍!
秋收之时,得出这个结论之后,那几位老农当场热泪盈眶,喜极而泣。
可惜,大渊的田地大多都还被掌握在世家勋贵手中,他试验出来的这些方法以及培育出来更优良的种子还不能公之于众,造福于百姓,只能小范围传播。
叶景辰在宫里也用池子填了三分田出来,每年春天都会带着几个年纪比较大的小崽子亲自下田去培育秧苗、插秧、施肥、收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