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青州的教育事业(第3页)

 “这……若向学子索要钱财,恐怕有违州牧建书院的初衷呀。”邴原微微有些不满,他给别人讲课,从来不收束修的。

 “先生误会了,先生平日讲学,不收束修,但也不会给学子管饭管住,且条件也极为简陋。今建了书院,为学子提供如此良好的读书环境,需要耗费大量钱粮,若没有回报,这书院难以持久。”

 “且书院刚建时,规模或许很小,先生只需招几十或百来个学子,也就足够了,然日后书院也会慢慢扩大规模,届时甚至有数百上千学子,若不收取一些钱财,我这州牧说不定都被这书院给拖垮了。这书院也办不长久,先生你说是吧?”

 邴原也知道陈炎的难处,点了点头。

 “我知先生所虑,先生只是担心有志的学子受钱财所困,不能入学,以至于荒废才能,错过读书时机,其实这也未必没有办法解决。”

 “怎么解决?”

 “首先,到书院入学,其实不需要支付太高的钱财,我会让人核算一下,这些钱财只需要够支付学子的吃住、学习所用的文房用具以及讲席的束修就行了,哦,对了,讲席可以按月发放固定的束修,每年几百石粮。所以,先生无须担心学费太高,我建书院只为兴教化,而非谋利。”

 “其次,如若有不能交纳学费的贫穷学子,先生作为书院祭酒,可代为为一些学子找一些事情做,以赚取酬劳,支付学费,称为勤工俭学,当然,其前提是不能耽误学业。”

 “再次,书院可以暂时不收学费,实则学费是由我代付,那么这些学子结业之后,必须为我效力一定的年限,以此偿还,其所欠学费,从俸禄中扣除。当然,不欠学费的,结业之后来去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