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瑄王受虐,桃花债(第3页)

 但霍菡也无法给宋令凝解毒。

 宋令虞只能自己想办法,到了岭南后,先让陈太医给宋令凝配压制毒药,缓解痛苦的方子。

 陈太医问起太子。

 宋令虞淡声道:“不用担心,太子他应该已经回宫了,以后你恐怕要换女主子了。”

 陈太医看着面无表情的小丞相,闭嘴了,这皇帝、储君之类的掌权者微服私访途中,总会遇到几个美人,在当地宠幸了后,实在喜欢就会带回去。

 这都是基操了。

 宋令虞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在岭南的府衙里受到了隆重的接待。

 这期间不免有权色交易,对宋令虞有用的,宋令虞就收了几个美人。

 宋令书在宋令虞一行人到达之前,也收了一个。

 不管多厌恶这官场,他也只能逢场作戏,假装情有独钟,只宠那一个,才推拒掉了其他人。

 宋令凝蒙着面纱,拿着一封写给陆氏的信威胁宋令书,狠狠敲诈了宋令书一大笔钱不说,外加京城最好的地段、盈利最高的一间铺子。

 然后宋令凝就在岭南开起了义诊,免费给百姓们诊病,还送药材。

 不过当地的达官贵人看到她和小丞相关系匪浅,自然有不少人讨好巴结她,负责了全部的药材。

 短短几天时间,宋令凝就因为高超的医术,而在百姓中出了名,颇有威望。

 宋令虞坐镇府衙,给宋令书和当地官员下达指令,处理各种公务,日常还结党营私,拉拢南方官场的势力,可谓是忙得不可开交。

 她没时间宠幸那几个美人,没让她们闲着。

 否则那肯定展开残酷血腥的宅斗,到时候有了死伤,还得她处理。

 她就让那几个美人去帮宋令凝了。

 宋令凝把人往死里用,导致每天累成狗的几个美人根本没有攀附男人、争宠的精力,反而被宋令凝带着能照看病患,让她们建立起了真挚的姐妹情。

 岭南的暴雨越下越大,百姓们的生存一天比一天艰难。

 林静微当初大放厥词说她有很多后世的治水的法子,霍菡也提供给了宋令虞很多整治河道和分洪、水库等工程。

 但实际上,在这个时代实施起来很难。

 他们缺少的从来不是智慧,而是他们的生产力低下,没有材料和机器,现场就造出来那不可能,得需要时间,人力和财力等等。

 光是不可估量的财力,掌权者的国库就不一定能拿出来,很多君主也不是那么注重建设,宁愿花钱给自己造宫殿。

 征税苦得又是百姓。

 所以在天灾面前,只能死人。

 霍菡说秦始皇建长城伤民耗财,用了很多年的时间,让子民苦不堪言,死伤无数,引发了多次暴乱。

 可从后世来看,秦始皇居功至伟,长城的修建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

 他们这个时代的生产力有限,换成霍菡的现代,修建大工程当然也有死伤,但很少,且时间快。

 祖先们做了那么大的贡献和付出,到了林静微嘴里,所有的都是她21世纪人的功劳,科技和发明创造都是从国外兴起的,中国学习国外的。

 宋令虞嗤笑,后世的科技,是建立在他们华夏古人的基础上的。

 宋令虞会一一去做,目前她只能结合霍菡提供的防洪治水的方法,把百姓们的损失降到最低。

 宋令书撑着油纸伞从院子里,大步走进屋,衣衫和墨发上都是湿润的水汽。

 宋令虞正画着河堤大坝的图纸。

 霍菡不懂防洪治水,她只是大概给宋令虞说了原理之类的,宋令虞自己就把设计图画出来了。

 接下来的几年就是修建,这对于他们这个时代的人来说,是耗财伤民相当大的过程,但仍然得去做。

 她以秦始皇为榜样,不惧骂名,只为造福百姓。

 时间,会证明一切。

 宋令书接了婢女递的布巾擦着脸和墨发,“令虞,米价今天上涨了五倍,百姓已经买不起米了!但我们若是开仓放粮,照这个灾情下去,也维持不了多长时间,所以我们要做的是禁止米价上涨……”

 “这样的灾情,别处的米运不过来,这边的米不多了,价格翻了数倍无可厚非。”宋令虞俯身站在书案后,放下手中的毛笔,靠坐回椅子上。

 “我们要做的不是禁止米价上涨,而是让江南一带的富人商贾们将米运过来。”

 然而江南离这里远,这边又发洪水,运米过来他们的利润很小,自然不愿意往这边运。

 宋令虞把玩着腰间的一块暖玉,过了一会儿才察觉到这暖玉还是她十七岁生辰时,瑄王送给她的,跟那块昭帝送的龙佩戴在了一起。

 宋令虞摩挲了许久,并没有扯下来,抬头吩咐宋令书,“传本官的令下去,把米价再翻两倍!”

 伺候的婢女闻言面露惊愕,小丞相的名声很大,跟她那把持朝政的父亲不愧是一对大小奸臣。

 她不下调米价,不开仓放粮,反而还要把米价翻两倍,这不是给那些达官贵人们发财的机会,坑害老百姓吗?

 她的到来,不是救民于水火的。

 恰恰相反,她是要把百姓们推入火坑里啊。

 她这样做,会被万民唾骂,引发暴乱的!

 不过,宋令书沉默半晌,忽然神采熠熠,猛地站起来,“是,下官明白了!”